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目标而由预算安排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已成为解决地方财政难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加大了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投入,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主题思想。如何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也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中发现,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专项资金种类多、数额大、用途过宽,预算编报不全面。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中央财政也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国家每出台一项政策或项目,就要求设置一个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从中央的政策来看,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断增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又比较多,几乎覆盖了所有预算支出项目,并且补助对象涉及各个行业领域。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构成看,专项补助资金占地方财力的比重呈递增趋势,地方财政依靠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来维持运转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财政预算和决算编制来看,由于地方政府在年初编制财政预算时,无法全面掌握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规模和种类,导致预算编制不完整。当上级补助下达后,有的因年初预算未反映上级专项补助,在决算报告中也不反映这项资金,致使决算编报不真实。
二、专项资金管理方式不利于国库监管。预算专项资金本来是国库资金的一部分,对预算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既是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问题,也是人民银行国库资金的管理问题。一方面,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库拨付形成,从表面看,专款专户、管理方便,但国库拨出后,游离于国库监督管理之外,财政专户除上解下拨和日常拨付外,尚有一块较大的余额在财政预算暂存款挂帐,有的长年不清理,挂帐数额甚至比财政收入还多,专户资金结余多,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基层商业银行为完成存款任务,纷纷向财政部门争取存款,造成财政存款搬家,往往因资金周转需要,财政总预算把专户结余资金借到预算外资金帐户,再由预算外资金帐户把资金存放在各商业银行帐户,由于款项额大、频繁地在帐户之间转存,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和运用,影响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给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带来风险隐患。
三、配套资金不到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导致资金效益不明显。由于基层财政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地方税源受到经济限制,有限的可用财力,基本上只能保证政府机构运转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支出,有的专项资金不能及时、足额拨付,为了平衡财政预算收支,有的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工资或弥补经费不足,有的偿还历年欠债。另外,由于项目小而散,难以形成合力,专项资金安排投入又少,致使政策效果不明显。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建立资金追踪问效机制。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实现目标经济效益,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的论证,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使用方向、时间安排、资金总量,加强对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的监管。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后,进行跟踪检查,防止资金被闲置或挪用,加强专款整合,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根据项目特点,建立考评体系和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对专项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从项目的立项审查、跟踪督办、验收考核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增强专项补助的公开性,建立拨付公告制度,杜绝资金分配中的“暗箱操作”。
四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审计部门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调查等,将专项资金的规模种类,与地方支出预算变动情况和预决算报告情况进行对比,将财政决算报表中“专项补助”与上级财政专项补助指标文件进行核对。同时,重点延伸项目支出,审查资金去向、用途、效益,揭露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