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和建设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建设厅的关心指导下,市规划和建设局按照“不求大、只求精,塑精品、上品味,打造中国红色文化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紧扣年初目标任务,以规划为先导,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行,城乡规划有新发展

(一)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省级评审工作,修改完善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方案。完成了北龛小区、黄家沟小区、回风小区、新桥湖小区、雷破石沟小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回风大桥周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桥头节点城市设计以及巴河南岸景观改造方案的评审和批前公示工作,完成望王山公园的初步规划设计,完成了《*市江北街道配套设施规划》的方案编制工作,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1%。

(二)镇村规划顺利推进。完成重点镇总体规划修编9个,镇规划24个,编制乡规划35个,村庄规划65个(含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10个)。通江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已报省建设厅审批;恩阳镇历史保护规划已报省建设厅审批,并获全国第四批历史名镇。

(三)规划管理切实加强。加大规划审批力度,加强了对村民自建房、城区灾后危房改建、商品房开发、行政办公、学校及其它各类项目的行政许可申请行为审核审批和限时办结工作,全年共受理建成区内各类行政审批件96件,受理规划区内村民建房用地许可、工程许可121件,解决“两证”遗留问题22件,清理改变规划条件项目68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42件,组织规划专项验收项目39个,组织工程开工放(验)线项目19个,审定户外广告及店招项目方案27个,查处违法印制地图案件1宗,办理省规划督察员督察意见4件。

二、坚持统筹发展,城乡建设有新突破

(一)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共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31个。巴城江南滨河路建设已完工,火车站连接线工程完成了房屋拆迁以及道路土石方开挖、路基换填、管网埋设,市回风大桥、中杨干道、城市广场、桑园坝休闲广场、廉租住房建设以及“两馆”和巴三中教学南楼代建工程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4.05亿元。巴城城区完成了汽配街、江北车站、吊桥后街及云台街等一批小街小巷的改造整治,完成望王山环山路延伸线工程建设,完成江北城区雨污混流管网改造工程80余处,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江北城区实现6处公厕免费开放,新增垃圾车2台、果皮箱500个、保洁桶100个、集装箱5个,环卫设施逐步配套。巴州区完成了22条街道标线施划,江南城区雨污水管网实现计算机管理;南江县完成了光雾山广场二期景观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通江县完成列宁公园山脊恢复工程,石牛嘴大桥开工建设;平昌县完成了江阳公园改扩建工程和堰池弯农贸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三)小城镇建设扎实开展。今年全市小城镇建设总投资达2.17亿元,开工项目550个。启动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其中省级试点县1个(平昌县),试点乡镇2个(平昌白衣镇和巴州清江镇),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10个。建设新型村庄4个。办理乡村规划建设规划许可证997个,建筑面积80544平方米;建制镇办理“一书三证”859个,建筑面积134.36万平方米。

(四)景区建设规范有序。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果已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景区急需建设的旅游基础设施实行了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确保了景区开发建设的有序开展,开展了景区灾后损失调查工作,积极筹划灾后重建规划。全年共立案查处村民违法违规建设5起,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查处盗猎野生动物行为8起、盗伐林木资源2起、河道采沙15处,有效保护了景区自然资源。以“光雾山红叶节”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进入我省第二批申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五)灾后重建有力有效。编制完成了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城乡住房规划,制定了《关于“5.12”汶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动员大会,大力加强了全市城镇住房核查和安全鉴定工作。地震发生后,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了4个排查组,分别对*市区居民住宅、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工地和医院、学校等房屋进行全面应急评估,及时排危解困。同时,抽调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分赴广元、绵阳等重灾区,为当地的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各县(区)和乡镇,查看了解灾情,下拨救灾款物,指导各地抗震救灾。到本年12月底,全市需恢复重建12360户,已开工建设11140户,已建成8884户,需维修加固119261户,已完成76734户,过度安置房加厚加固55户。

三、坚持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有新面貌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初显。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关于*市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净化的整改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范围、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建立了长效制度。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集中整治30余次,清理清洗大街小巷违规广告35000余处次,拆除影响市容市貌的棚亭、摊点、广告灯箱、横幅140余处,规范占道经营摊点、门市16000余件次,有效遏制了“脏、乱、差”的现象,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各县(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城乡面貌逐步改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有力。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行阳光党务、政务,努力营造为政清简、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局总规划师伍建新走向犯罪道路开展了大讨论,在全局开展自查、自纠、自省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先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贪婪自毁前程路”、“珍惜政治生命”、“珍惜自由生活”、“慎权”等警示教育片,使大家认识到一个人的世界观改造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做到了警钟长鸣。先后完善了《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建筑、房地产、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违法建设处置难度大。由于监管不力,特别是基层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个别基层干部带头搞违法建设,村民跟风抢建;部门配合不够,处理打击违法建设不力,存在取证难、执行难、制止难等问题。二是建设环境较差。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积淀多,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导致老百姓强行阻扰施工,上访不断;地方势力介入建设市场,强行包工、阻扰施工等违法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企业不讲规则,不守规矩,引发大量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房地产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市房地产业总体疲软,处于高开低走的局面,加之受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销售市场走低,在短期内回升很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克服。四是建设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建筑市场方面,无证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依然存在,施工现场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方面,因项目综合论证力度不够、对开发企业的过程监管不力,企业抽逃注册资本金和挪用售房款时有发生,导致出现“烂尾楼”、非法销售甚至一房多售、拆迁安置不兑现,引发大量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