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下社会保障支出研究

摘要。通过阐述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公共财政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发达国家总体偏低、我国公共财政下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科学化管理、对我国现有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等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以及监督的职能。[1]它是“为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2]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确保无收入、低收入等社会成员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所给予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资金,同时社会保障是由政府为主体提供给公民消费的一种物品,其自身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之间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一种财政分配关系,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不能为丧失劳动力以及低收入的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就产生了市场失灵,即单靠市场分配是不够的。因此国家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保障人民的生活就要划拨一部分资金,通过财政的渠道以社会保障的形式来进行支付分配。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则是通过向企业征税、个人缴费等方式获取。这些资金都是来源于国民收入,反映了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因而从本质上看,社会保障本身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需要政府作为保障。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有着共同的来源。因此可以说在本质上社会保障就是一种财政分配关系。

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公共财政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发达国家总体偏低。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发展模式和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状况,社会保障制度从开始建立到现在,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是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其次我国公共财政下社会保障支出呈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地方支出为主,而且对于不同地方政府来说其包含支出的具体内容也是有差异的,[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基本上有了保证,而相比之下农村的社会保障无论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上还是在社会保障投入上都远远低于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不但没有体现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程度。显然,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会因此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再次社会保险费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4]。我国的社会保险费是由税务机关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来进行征收。待社会保险费存入财政专户之后,再由财政部门将社保机构存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费返拨给社保机构,再由社保机构进行支付。因此,社会保险的收支管理基本都是由一个机构负责。社会保险费的收支应该要有两条线管理。收入和支出必须要在不同的部门进行分别核算,相互独立。这样才是科学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关于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6.

[4]张晓磊,杭政.公共财政框架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