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意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基础。加强社区建设,科学合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设施完善、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市委《意见》),结合实际,现就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市委《意见》,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准则,按照“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的要求,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和保障体系,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
二、总体目标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依据之一。通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在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期限内,按照“社区有规划、设施能落实、居民可共享”的总体目标,逐步推进社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高效,适宜国内外各类人士生活、学习和创业的新型和谐社区格局。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按照社区规划人口、社区发展需求和地区实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二)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原则上以本社区居民为主,服务半径根据不同功能的设施合理确定。
(三)因地制宜,差别配置。从实际出发,不同区域的社区,按其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及本区域内已有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配置。
(四)形式多样,资源共享。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坚持突出重点,急需先配,分步到位。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调整、共享、租赁、收购等多种形式,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落地。
四、基本要求
(一)规划编制中实行差别配置
在中心城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及郊区新城、新市镇总体规划等指导下,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社区,先编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用以指导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实施。
在规划编制中,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原则上按照*市《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以下简称《居住区标准》)执行;确实有困难的地区,参照《居住区标准》,根据本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情况以及社区网格化管理要求,在满足社区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在不同区域实行差别配置。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建成区(老城厢地区)对执行《居住区标准》中“用地”及“建筑面积”两项指标均有困难的设施项目,按建筑面积指标考核。
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配置,按照不同地区分为三类:
1、严格执行《居住区标准》的地区浦东新区、郊区新城和城镇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新市镇地区以及中心城成片改造或新建地区等。
2、可按照不低于《居住区标准》建筑面积下限80%配置的地区
中心城浦西内外环线之间的建成居住区,郊区新城建成区(老城厢)等。
3、可按照不低于《居住区标准》建筑面积下限60%配置的地区
中心城浦西内环线以内的建成居住区,地处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居住社区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发挥街道(社区)、镇(乡)的作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和管理。以社区为基本网格,实行区县、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管理。街道要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优化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规划验收,并受区县政府委托,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五)制定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区县政府是推进社区建设的责任人。各区县政府要积极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科学制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有效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效能,更好地为社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