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实力
□李育智
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鼎城区来讲,要实现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一、财政现状
近年来,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经济,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880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5020万元,同比增长4.56%。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所占比重上升,占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3.4%。从财源角度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1、非公有制经济成为财源的“增长极”。近年来,我们对内盘活存量资产,对外积极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逐年发展壮大,为财政提供的税收比重越来越高,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幅。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区级税收678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5.14%,比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近15个百分点。
2、工业财源的主导地位逐渐显现。近几年,三大产业提供的财源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均衡格局。2004年,在全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下,工业企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全区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已超过40%。
3、重点企业对地方财政增收起支撑作用。中联集团所属武陵结构一厂、结构二厂、特力液压以及区电力公司等一批重点纳税企业是区本级财政的支柱。2004年全区入库税收过百万的企业13家,上缴税金达3809.6万元,占区本级财政收入的25.4%,尤其是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绝大部分来源于这些企业。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全国是19.27%,全市是15.6%,而我区仅为8.22%。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区经济运行整体水平较低,质量不优。从税源结构上看,非税收入绝对数偏大,比重偏高。2004年,全区非税收入达1.3亿元,占总收入的26.6%。
2、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5年内,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12%以上,而全区一般财政收入前三年平均增幅为8%左右,去年只有4.56%。较高的投资增长与较低的财税增幅,体现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培植地方财源近期还未见到效果。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近几年,桥南工业园和灌溪工业园基础设施累计投资上亿元,入园项目近百个,发展园区经济成为加速区域经济腾飞的主攻点。但目前工业园区对财政的贡献率偏低,特别是桥南工业园企业去年上缴税金仅4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1%。
3、稳定性不强。近几年,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移动、电力等服务性行业。工业方面税源稳定的大企业数量不多,目前只有中联集团所属企业以及辰州锑品、兴达纺织、东风纺织等少数重点企业税源相对稳定,但没有形成较为宽泛的企业群体,一旦这为数不多的企业受到市场影响,财税收入将出现严重滑坡。4、增长后劲不足。在农业产业上,农业税已全部取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做大,且农业企业税率相对较低,很难形成财源“气候”。在工业产业上,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处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产生的税收相当部分要兑现优惠政策,区直企业改制还有一个调整、启动和发展的过程,即使产生税源,相当部分要用于支付转型期的稳定和安抚。在第三产业上,一直令我们自豪的桥南经济,由于受桥南市场“12.21”
火灾的影响,近两年将处于恢复性增长时期。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当前我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财源建设也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我们要紧紧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在以下六个方面求财源:
1、要在思路转变上求财源。一方面要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的路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农业财政、工业财政、后工业财政。三个阶段的依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中带有规律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区财政正处于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期,要快速完成这个过程,对于我区财源建设而言,必须强化工业财源第一位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只要以此为基础,形成地方工业特色,发展工业涵养财源的战略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工业财源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就会逐年提高,照目前的发展态势预测,五年内就可以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要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当前,我区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不重效益的现象,只要引得进来,什么优惠条件都给,且期限过长,尽管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企业对当地财政贡献不大。如果没有税收回报,花大力气引进的这些项目就达不到我们财源建设的目的,公共资源就没有得到合理配置。2、要在非均衡发展上求财源。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指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所在。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后续税源培植上也不可能“齐步走”。一是要利用集聚效应建设财源。当前,我们要重点扶持“两园、两廊”的发展,真正把“两园两廊”建成鼎城的“板块财源”,使其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区总量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财源。要调整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优先向支柱产业倾斜,扬优成势,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财源。工业上要按照规划确定的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来配置资源;农业要重点围绕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雷竹、桤木、珍珠养殖等特色产业来配置资源;第三产业要重点围绕交通运输、餐饮、批零贸易、邮电通信、房地产等产业配置资源。三是要重点培植骨干企业财源。要加大对武陵结构一厂、结构二厂、特力液压、辰州锑品等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力争形成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群体。同时,要科学运作,争取第三制造公司和专用车辆厂落户鼎城,增加地方税收。
3、在市场运作上求财源。一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开发园区。在园区建设中,不仅要善于筑巢引凤,而且要敢于引凤筑巢,要实现园区开发和财源建设的“双赢”效果。二是采取市场运作的形式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建设是财源培植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计划地把城市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当前要以桥南市场重建为契机,引导和支持高档商住小区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要加大武陵镇基础建设投入,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本增值。三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要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4、在多元投入上求财源。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要正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的调整,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培植短平快税源。当前要重点抓好桥南市场的重建,以及桥南汽车总站
一、二期工程等一批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项目建设,力争全区有更多的重点项目挤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要抓住海外资本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低成本优势,大力引进有效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培植长效财源。要善打政策“擦边球”,大力引进“三
来一补”企业,做大我区出口创汇“蛋糕”。三是积极启动民间资本。要通过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5、要在机制创新上求财源。一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比例共享,各有侧重”的收入划分原则,建立健全区、乡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对乡镇新上项目区级税收部分给其得大头的分成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各乡镇、部门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要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要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6、要在创优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创优税费环境。目前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源建设的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优惠政策过多过滥,有些税收应收未收。今后,要严格兑现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统一政策标准。二是创优投资环境。启动民资创业增加财源,是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给予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平等的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必然兴旺。三是创优金融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银行支持本区经济发展的办法,我们要用活用足这一优惠政策,主动与银信部门联系,加强合作,争取商业银行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后续财源。同时,要积极引导筹建本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作者系鼎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第二篇: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映林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收入既是体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都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比较困难,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为此,必须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创新财源培植机制,做大做强财源经济
要牢固树立“经营财政”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激励作用,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稳定的财源经济。一是围绕工业强县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用足用活财税优惠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加强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环境建设,在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规模扩大、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奶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拓展林产工业、清洁能源工业发展,通过外引内育、重组整合,鼓励优势规模企业率先发展,当1
前,要着力推进华展纸业、南山风电建成投产,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财源企业,摆脱单纯依靠奶业财源的困境,形成优势互补的递次财源结构。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坚持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发展的重点,增强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尽快启动茅坪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十万古田、恒润竹木、天元木业等在建企业建设。进一步把财政经济资源集中到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做到财政性生产建设投入、财源建设项目、财税优惠政策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使园区经济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三是围绕项目建设培植财源。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认真研究中央、省、市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财税后劲的根本措施,抓紧做好项目储备申报、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一批创税能力强、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促进可用财力明显增长。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银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切实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围绕城镇发展培植财源。城镇建设直接涉及建筑营业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地方税种,是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开
发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要经营好土地这一最大的城市资源,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创新收入征管机制,增强科学理财水平
组织收入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要
进一步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依法征税管费,挖掘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财源。一是强化税费监控,向强化征管要收入。有针对性地分析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情况,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掌握动态税源,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既抱“西瓜”,又捡“芝麻”,重点抓好主体税种征管,同时也不放松小税种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长效机制,确保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坚持把清欠作为增收的重要措施,采取扣缴、税收保全等强制手段,毫不手软地加大清欠力度,防止收入流失。三是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把税收专项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税法、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切实把偷漏税款追回国库。
三、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形成财源建设合力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财源建设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参与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增强财源建设动力。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
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探索在在绩效文明考核指标中加大财源建设的权重,对年度考核优秀的部门和单位给予精神、物质以及政治等方面的重奖,通过激励引导,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财源建设的合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考核。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奖励考核办法》,安排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和税收增量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引进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和企业。同时,按照外来资金实际到位金额,对招商引资项目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三是创新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可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五篇:五莲县聚力加强财源建设五莲县聚力加强财源建设
今年以来,五莲县紧紧抓住税源调查、税收征管、财源建设等关键环节,创新收入征管措施,完善协税护税体系,着力做大做强财政经济,1-4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22%。
税源调查摸实底。组织财政、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5个工作组,采取入户调研、座谈分析、查看资料等多种形式,对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等50户重点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12个税种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突出“三摸清、一预测”原则,即摸清企业经营状况、摸清企业税收实现数、摸清企业欠税数,预测企业税源潜力和明年税收增长情况。收入征管深挖潜。建立税收征管责任制,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大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征管力度,1-4月份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1.63%。对25家企业的货物运输、房屋租赁、内部宾馆、餐饮等三产项目进行剥离,新增地方税收850万元。财税扶持壮财源。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设立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的企业过桥资金、100万元的企业家培训经费,今年累计拨付企业过桥资金1.8亿元,办理出口退税、免抵调减增值税4181万元。组织开展财税系统送信息、送政策、送项目“三上门”服务企业活动,从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各抽调50名业务骨干,组成50个工作小组,到150家企业真帮实扶,着力打造政企联动平台,促进县域企业的提档升级。票据审验促规范。自2011年11月起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分批实行财务支出票据集中审验制度,组建财务支出票据集中审验办公室,对单位入账票据实行先审验后入账、不合规不入账,审验出的不合格票据涉及税收的,由税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处罚、整改、追缴税款;涉及政府非税收入的,由县财政局查证、核实收费许可证,不符合规定的暂停票据领用,并限期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