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的现状及规划
包钢铁路运输设备现状
包钢厂内老站场大多数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站场布置能够满足当时的生产需求。经过多年的运营,线路、道岔技术状态很差,加之轨型多、备件种类多,给工务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不能满足现有铁路运输的需求。为适应新的生产形势,包钢及运输部对厂内铁路进行了局部的技改投入。通过加大对旧有车场的改造力度、增加大中修频度等措施来提高线路等级及质量。在新建和大修的线路中,轨道结构全部采用60kg/m钢轨的配置,逐步取代50kg/m、43kg/m、38kg/m钢轨和与之配套的弹条Ⅱ型扣件,道床采用碎石道渣厚度为300mm级配40~45mm,轨枕为1760根/km的铁路Ⅱ级配置,真正实现铁路的重载化,使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诸如耐火站、宋家壕站等处铁路大修改造工作进行缓慢,不适应公司产能1000万t的发展方向,必须对这些旧的站场长大干线进行改造,使铁路线路向着快速,高效,重载的方向发展。包钢运输部自1990年引进内燃机车,逐步替代蒸汽机车,到2009年1月份实现全部内燃化。包钢运输部拥有普通车辆700多辆,冶金车辆500多辆,检修任务相对繁重,随着包钢达到1000万t的生产规模,不论是原料运转还是产品外发都给运输组织带来全新的课题,机车已经实现内燃化,铁路管理也迈向信息化,可是厂内冶金运输车辆没有增加多少,甚至像铁水车、钢渣车等车种严重短缺,超负荷运转,超期服役的车辆越来越多,运用状态呈现越来越差的趋势。铁路信号是铁路安全行车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钢铁路信号系统经历了机械联锁、电气联锁(继电联锁)2个阶段。随着包钢公司对厂内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及铁路运输的提速,基建、扩能改造工程相继施工,新技术,新设备在基建、扩能改造工程中广泛采用,计算机联锁、微机监测等新设备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信号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使铁路信号设备在保障安全生产上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包钢的运输生产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原料、燃料、产品等的对外运输和以铁水运输为主的内部运输。作为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生产是非常有特性的,就是运输为生产服务,运输过程和生产过程需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原料、燃料等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外,内部钢铁生产的每一项作业背后都必须有充足的运输能力给予支持,保持工序间前后的紧密连接,保证钢铁生产的有序进行[1]。包钢内部运输具有以下特点:运载物料总量大,整个工艺流程各环节的生产需要以皮带、辊道、管道、汽车、铁路等作为必要的衔接运输方式。由于历史沿革,企业内部铁路运输是一种主导运输方式;工序运送频率高,物料单重大、温度高,对运载工具、方式和技术都有个性要求。如将炼钢连铸坯运到轧钢工序,必须注重热装热送、即送即用的效果,而且对运送路径、运送工具、运送时间以及调度指挥等要素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运载的物料种类庞杂,运输作业点多面广。一些大宗原料、燃料和产成品的运送、存储,往往受生产节奏、仓库或堆场容量等因素影响,需要反复倒运,一些种类繁多的生产辅料、副产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废品、废料、废渣等物料都需要及时运送和处理,而且不可延误,运输作业几乎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总之,钢铁企业中运输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而铁路运输不论是在企业对外运输,还是内部运输中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存在的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包钢铁路运输系统的发展
2011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建设新体系,钢铁规模总量达到1650万t以上,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作业效率必须全面提升,才能满足公司生产发展及产品外发需要。包钢新体系厂址(包括高炉、炼钢、轧钢、部分公辅)位于现有厂区的西南角。根据包钢“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在2013年10月份建成新体系,建设2×4150m3高炉、2×500m2烧结机,形成年产铁720万t、钢754万t、烧结矿1029万t的综合生产能力,原燃材料及产品外发量将增加1800万t/a左右,对现有厂内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包钢“十二五”规划,依据预测的年度货物运输总量、货物流向、成品流向,实施总图规划方案:(1)开辟第三交接口站,缓解现有站场压力,满足新增运输量需求。包钢新体系铁路专用线共设置3个车站,分别为新体系原料站、新体系成品站和新体系轧钢站,原料站与成品站分开设置,原料站北端与包头北站Ⅰ场接轨,包兰上行到达原料在包头北站交接,原料站南端与包西下行到发场相连,京包下行方向到达原料组织直达运输、直接进入新体系原料站;成品站与包头西站上行到达场接轨,减少在包头北站Ⅰ场及既有轧钢站中转作业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在包西站北侧新建轧钢站,西侧与新建成品站及新原料站连接,东侧与既有包钢西环站连接。包钢新体系建成后到达原料3196万t,成品外运967万t,到发货物均为大宗货物,原材料可基本实现直达运输,消除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转换的中间环节,改善公司内部的物流环境,减少物流支出,消除内部生产物流瓶颈。(2)改变现有落后的调度指挥模式,提高运输生产效率。通过提高运输组织工作的管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3)优化包钢厂内公路铁路运输分担比例。由于钢铁企业一直以来的运输习惯,包钢厂内绝大多数物料运输一般都倚重铁路,对于发挥汽车、皮带、辊道等其它运输方式的作用不充分,往往造成铁路运输单打独斗,其他运输资源又较少派上用场,难以有效地形成合力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采用比较单一的铁路运输不仅初始投资大,而且投产使用后的再投入也源源不绝。由于企业内部运距相对比较短,车辆往返频率高,经常是机车待命时间长,实际作业时间短,加之时常发生虽货物批量不足而又急需运输的情况,铁路运输往往只能扮演大马拉小车的角色,直接造成大量物料运输费用过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合理确定厂内各种运输的分担情况。如特种运输,非铁路特种车辆不能运,且目前尚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的;大批量的运输,仍由铁路担当运输;而一些小批量、多频次、产生的干扰及影响极大的运输可以考虑移交给公路。一方面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大运量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这种小批量、多频次运输带来的作业交叉干扰及影响,有效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增产后产生的运输需求。(4)提高运输管理信息化程度。包钢铁路运输系统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运输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目前采用的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信息自动传输、计划自动编制不足等问题。此外,优化运输信息系统,在运输部与各站场之间以及各站场互相之间,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数据联通,可以让调度人员及运输管理人员及时、快速掌握和传递信息,从而可以随着运输现场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提出最优的运输组织方案。
包钢钢铁产业目前具有年产1000万t钢的综合产能,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规模持续扩大,运输部在调动、挖掘现有人员、设备潜力的基础上,基本满足了公司各厂矿生产和产品外发需要。“十二五”期间,新体系建成后公司原燃材料及产品外发量将增加1800万t/a左右,所以,完善包钢既有铁路运输系统、保证新体系铁路建设的顺利完成,对促进生产、运输的协调发展,提升包钢厂内铁路运输保产能力及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