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乡、132个村、11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万人,县城建城区面积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3万人;集镇建城区面积3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7%。县城建城区绿化率33%、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6平方米。县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继获省政府批准,*等*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修编。全县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油橄榄生产基地,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
近年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建设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幸福美丽x的宏伟目标,结合x城市的禀赋和条件,把城市总体定位为“现代田园山水文化历史名城”,全力推进宜居县城试点创建,绿色x州、美丽x新格局基本呈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鲁班湖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小明湖湖面碧波荡漾,候鸟栖息;滨江绿带、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滨江公园红花碧叶,形态万千;五里梁产城新区、在建引水入城生态水系雏形初现;特色小镇、美丽新村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群众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一、县建设宜居县城的主要作法是: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按照《省宜居县城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11331”发展战略,立足x有山有水的独特优势,以“围绕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县城”为目标,以“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建设幸福美丽x”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实施城乡提升大会战。坚持山、水、园、林、路五位齐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化并重,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生产相宜,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山水文化历史名城步伐,营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城市控规梳理和城市设计,锁定城市发展边界,优化城市定位、布局、功能配套等,实现老城区疏减、新城区舒朗,确保城市天际线;先后编制完成《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五里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县北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县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20余个控详规和专规;正加紧《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传承城市文脉,划定城市生态“绿线”,将公园、河岸、溪流、山坡、城市主干道、城市防护林等纳入保护范围;
三是突出生态修复。投资4亿元,建设完成x公里的滨涪路配套景观工程、原山鑫广场绿化梳理整治和美丽x一期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3万平方米、广场1万平方米;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县域水系普查和梳理,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城区水系梳理整治4个、新建污水收集管网70余公里;积极规划城市公交线路,提倡低碳出行,“十三五”以来我县新增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52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4辆);计划投资2.2亿元,实施滨江公园周边生态修复、x德南高速出口改造提升及周边环境整治、x三公路绿化亮化工程,预计年内可新增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是不断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建立完善城区养老保险和困难群众低保保障机制,重点解决城区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确保城镇低保率、低保资金到位率和低保资金到户率均达到100%。投资34亿元,启动城南片区、东门片区、北门市场等危旧房改造和五里梁产城新区潘家坝、南寺坝、黄家坝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改造3300户,重点解决一批城区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工业拉动作用。要通过合理的布局,逐步外迁城市内部的零散工业用地“腾笼换鸟”,在城区着重发展以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五里梁产城新区集中发展职教、康养、汽车销售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资源消耗小、人力资源密集度大的产业,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和对城区环境的影响。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结合我县独特的生态优势,制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景区和农家生态游景区。
五是持续增强城市人文素质。建设一个宜居县城,关键要致力建设城市和谐的环境。和谐的环境不仅包括生态的,也包括人文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注重塑造城市理念。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进一步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把全体市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强大无比的精神合力,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着力发展城市文化。用文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要围绕“全国文明县城”这金字招牌,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休闲文化、群众文化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增强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凝聚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