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规划与综合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规划与综合工作座谈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交流部署我省的规划与综合工作。刚才,陈学军同志传达了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十一五”规划总结会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精神,赵桂贤同志传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第15期综合计划工作研讨班精神,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下面,我就围绕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会议精神,做好我省的规划、综合工作,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6.8%和9.4%。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辽西地区遭受严重伏旱、秋吊等自然灾害,预计粮食减产50亿斤;其他地区气候比较有利,预计粮食增产20亿斤,预计全省粮食产量可达320亿斤。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239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134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59万吨,增长28.8%;水产品产量208.4万吨,增长7.6%。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0亿元,增长21.4%。预计44个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7%。
2.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24亿元,增长19.3%。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24亿元,增长18.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亿元,增长23.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55.6亿元,增长10.5%。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一季度增长16.7%,上半年增长18.9%,前三季度增长19.4%。优势产业拉动作用较强。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101.8亿元,增长28.8%;石化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222.9亿元,增长24.5%;冶金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040.7亿元,增长10%。电力和运输与工业增长基本协调。发电量750.9亿千瓦时,增长13.5%。全社会用电量901.3亿千瓦时,增长10.5%。货运总量10.3亿吨,增长12.6%。其中,铁路1.2亿吨,增长10.2%;公路6亿吨,增长9.3%;水运0.5亿吨,增长36.4%;民航19.2万吨,增长3.8%;港口2.5亿吨,增长18.1%。
3.投资增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7.3亿元,增长36.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2.1亿元,增长36.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327.4亿元,增长38.4%;房地产开发投资734.7亿元,增长32.3%。近几年我省投资增长较快,这是一种恢复性增长。2000年,我省投资增长15%,投资率为27%,投资率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2003年,我省投资增长29.7%,投资率为35%,投资率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2005年我省投资增长41.1%,投资率为53%,投资率略高于全国。应该说,我省的投资增长是符合中央宏观调控取向的,也是符合老工业基地振兴要求的,不存在过热问题。从投资结构来看,新增投资主要用于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工业投资增量占城镇投资增量的50%,其中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量占工业投资增量的60%。
4.消费增长趋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6.9元,增长1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72元,增长15.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3%。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08亿元,增长14.2%,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06.9亿元,增长14.2%;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01.1亿元,增长14.1%。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
5.外贸进出口继续增加,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47.9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增长16.9%;进口总额145.9亿美元,增长9.8%。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辽宁成为国外投资合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到辽投资创业的国外工商界人士日益增多,外资不断涌入,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振兴的亮点。在2004年、2005年分别增长91.5%、172.7%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增长145.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5家,合同利用外资额87.9亿美元,增长11%;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7.4亿美元,增长43%;外派劳务5.1万人,增长7.7%。
6.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4.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5.9%,增加94.5亿元,增长20.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438亿元,增加64.1亿元,增长1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5.4亿元,增加98.5亿元,增长15%。到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15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5.2亿元,同比持平。各项贷款余额89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5亿元,同比多增152亿元。金融机构实现本外币业务利润62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
7.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全省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责任范围的共有2143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40户,中小型工业企业490户;非工业企业1613户。到9月末,全省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累计完成28户,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0%;中小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66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5%;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改制1234户,占应改制企业的77%。完成了抚顺铝厂、华锦化工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的重组工作。加速对未列入考核口径企业和空壳企业的改制与处置,227户企业完成改制。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616亿元,增长23%;完成出口交货值686.3亿元,增长22.9%;实现利润921.2亿元,增长20.8%。
8.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均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城镇实现实名制就业再就业111.8万人,完成计划的97.2%;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消除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3.4万户。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的84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到年底可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将有26.9万户、96万居民喜迁新居。7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占国家下达计划的82%,到年底可基本完成治理任务。提前一年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前两年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9月末,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6万人,月人均补差额82.6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增加。
总的看,目前辽宁经济形势比较好。这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以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践基础上取得的。近几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主要标志:
一是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全省生产总值已经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3年增长11.5%,2004年增长12.8%,2005年增长12.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2%、12.9%、13%,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物价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3个季度保持较低水平,2003年上涨1.7%,2004年上涨3.5%,2005年上涨1.4%,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上涨1.5%、1.4%、1.0%。
二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历次宏观调控,辽宁经济都是大起大落。这次宏观调控,辽宁经济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始终保持平稳增长。2003年、2004年、2005年gdp分别增长11.5%、12.8%和12.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2%、12.9%、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23.4%和20.1%,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6.7%、18.9%、19.4%。与此同时,相关指标也保持了平稳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7%、24%和27.2%,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8.2%、18%、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7.6%和12.8%,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8.8%、10.3%、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7%、7.1%和7.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5.6%、14.4%、13.3%。
三是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投资拉动起到了主导作用。2003年,gdp增长11.5%,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2004年,gdp增长12.8%,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2005年,gdp增长12.3%,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3%,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向协调。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前三季度,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14.3亿元,增长14.6%;用于科技支出19.4亿元,增长25.2%;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5亿元,增长25.1%;用于医疗卫生支出23.2亿元,增长22.4%。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61%,而全国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万元gdp电耗1666.61千瓦时,同比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前三季度,预计全省万元gdp能耗1.7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
(二)全年经济发展走势
我省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小,但总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安全生产的任务重。从经济运行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4.8亿元,同比减少4.1亿元。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实现利润-121.5亿元,同比增亏52.9亿元;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12.8亿元,同比减少12.4亿元。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钢铁价格下降、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直接影响各项税收特别是国税收入。前三季度,地方级国税收入仅增长1.8%,省本级国税收入下降4.6%。由此使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特别是省本级收入不够理想,给财政支出特别是涨工资、保稳定等刚性支出带来较大压力。三是外贸出口不理想。由于国家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原材料产品出口退税,占我省出口比重较大的钢坯、铁合金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减少,导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外贸出口总额增幅同比回落20.4个百分点。四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面临一些新挑战。今年我省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辽西地区遭受了两次旱灾、葫芦岛市遭受了暴雨袭击,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3263.2万亩,成灾面积2571.5万亩,绝收面积394.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2.9亿元。五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全省城镇有170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农村有2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各项社会保险还没有做到全覆盖。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虽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工业增长逐月加快。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今年以来,我省工业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2.5个、0.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20.1%,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出口形势逐步好转。今年第一、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增长了4.7%和4.5%,同比分别提高了0.6个和0.2个百分点,贸易需求不断扩大。我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前三季度,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9个、6.8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效益逐步回升。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落,钢铁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装备制造业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我省工业企业效益的提高。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降幅比上半年减少1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少31.3个百分点。四是事关辽宁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项目工作力度,重点推进了100个工业结构调整和100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经过锲而不舍的工作,一些期盼多年的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批复、核准和积极支持,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鞍钢西区500万吨精品板材项目全线竣工投产;鞍钢营口鲅鱼圈港精品钢材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100万吨/年乙烯扩建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上述这些有利条件,将对今年我省经济运行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全年计划和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预算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但要积极努力,争取完成计划和目标。其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确保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去年水平。
(三)明年经济工作的初步考虑
从国际环境看,明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是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走势不明朗,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5.6%下滑到二季度的2.5%,下一步发展速度有可能进一步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整体经济明年增速将在4.7%,低于今年预计0.2个百分点,这将对我省扩大利用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国际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走势有喜有忧。“喜”的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从7月14日78.8美元/桶的最高价下降到目前的57美元/桶,降幅达到28%。据专家预计,明年原油价格将稳定在60美元/每桶左右,总体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忧”的是,国际市场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仍然处于高位,明年还存在上涨的趋势,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三是今年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明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有可能将增多,对我省外贸出口增速产生挑战,尤其是在今年我省对外贸易增速比去年下降较大幅度的基础上,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
从国内环境看,明年我国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态势,总体趋势良好。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明年辽宁优势产业的调整改造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我国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深,明年国内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逆转,给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经济增长空间。三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和商务成本的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开始向北转移,出现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民资北上趋势日易明显,将有利于我省发挥劳动力素质较高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加快企业改组、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综合考虑明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总体良好的国内环境,明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题,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思路,既考虑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又考虑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年我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初步安排: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两个不低于”来安排,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不低于上年、不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最后,我还有三句话。第一句是衷心感谢各市对省发展改革委规划与综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句是希望各市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第三句是请各市放心,我们省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各市的工作。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