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14日下午,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陶承德、周继安的带领下,对我市农业科技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部分镇农业科技示范片、专家大院、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农委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农业主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主线,不断加大农技推广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全市现有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186名,15个镇(街道)分别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3个重点渔业镇设立了水产站,农技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2011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八连丰”,产量达14亿斤,蔬菜、畜禽、水产等产品产量达12万吨,5次被评为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主要做法有:

1、健全农技服务网络,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初步显现一是按照“五个结对”的要求搭建农技服务网络。即要求农技干部与新农村示范户、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产品生产大户、生产基地结对,送农业科技到户、到点、到片、到基地、到田间地头。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示范户1200户,示范点200多个,农产品生产大户400多户,

生产基地30多个。二是建立“天长稻麦丰产科技专家大院”,加强稻麦高产科技攻关和示范,推进产学研结合三是设立“农民田间学校”。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和省农委的指导下,将先后在仁和集、大通、杨村、新街等镇设立12所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以学校为载体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向农村聚集。

2、探索农技推广新途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支持农技人员领办合作社,探索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如,平安农技站成立稻业合作社与康盈米业合作,达成优质水稻生产和销售协议,合作社负责推广水稻良种、技术指导、生产优质原粮,康盈米业负责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4-0.1元收购农民粮食。合作社在农民、科技和龙头企业间架起了桥梁,既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又将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技人员待遇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农技推广新途径。目前,全市共有此种类型的合作组织430家。

3、全面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拓宽农技服务领域和范围。成立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实行“三电合一”,农户拨打1608888,就可以咨询产前、产中、产后和营销等技术和信息服务。在电视台开设了“致富金桥”专栏、电台开设了“乡村大视野”专栏,建立了“天长农业信息网”,通过媒体平台将农业政策、技术信息、营销信息等及时送达千家万户,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加强领导,制定规划,逐步解决农业科技工作中的困难。针对我市农业科技面临的现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议尽早出台具有中长期规划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

从增加投入、完善体系、整合资源、建设队伍、培养人才、政策扶持、扩大主体等多方面入手,分步骤解决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基础实施相对落后、推广网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农技人员待遇偏低、农技推广办公条件相对较差、农技人才相对较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手段有待增强、试验示范基地相对偏少等一系列问题。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农业科技工作落到实处。近几年来,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主管部门努力工作,我市的农业科技工作一直走在全省、滁州市前列。尤其是农业科技工作与农业产业相结合,使得我市农业产业显示出一定的特色,其中,种植业、养殖业、菜篮子工程等都有相应的发展,但都缺乏规划和品牌。因此,为了进一步把农业科技工作落到实处,让农业科技工作的成果体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以此带动广大农户加快致富的步伐。建议以建立粮食标准化示范基地,养殖业标准化示范小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三类基地)为抓手,着力从种植业、养殖业、菜篮子工程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壮大产业规划,打响产业品牌,推进新一轮农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