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全区养老产业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淄博市早在1987年就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目前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为98.15万人,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22.6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我市七个区县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淄博市已成为全省老年人口排名第3的城市,预计2020年底,淄博市老龄化率将达到28.5%。博山区现有人口45.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088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6.68%,比全市老龄化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2010-2016年,博山区老人人口增加了3.4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1%,预计到2020年,博山区老年人人口将达到14.31万人。
1、政府兜底养老情况。全区共有10家镇(街)敬老院,承担政府兜底养老服务职能,养老床位数达514张,主要服务对象为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和半失能老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区健全完善特困老年人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逐步提高供养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2013年以来,先后2次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2013年的年人均3800元提高到5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年人均2900元提高到5500元;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补贴年人均达到9000元。目前,全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823人,城市三无人数149人。今年以来,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医疗资源、护理康复、中医诊疗、养老环境等优势突出,具备了对全区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集中供养兜底功能,自6月份开始,政府启动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集中入驻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工作,全区镇(街)敬老院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陆续入住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
2、民办机构养老情况。全区现有民办养老机构19处,养老床位数达2069张。从全区分布看,多数集中在街道和近郊镇,其中白塔镇4家,城东街道、域城镇、山头街道各3家,城西街道、八陡镇、源泉镇各2家。从设施分级看,床位数大于300张,建筑面积大于10000平米的区级养老设施1家,床位数大于200张1家,剩余均为床位不足200张的镇(街)级和社区级养老设施。从规范运营看,手续齐全的7家,剩余12家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从医养结合看,我区现有9处医疗机构开展了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服务,其中市级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3处、企业民营医院5处,设置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1200余张。2017年,省市区累计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35.945万元。
3、社区居家养老情况。全区现有60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养老床位数1333张。其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处(山头街道7处,城东街道6处,城西街道3处,白塔镇和域城镇各1处),占全区村(社区)居委会总数的20.5%,养老床位数270张,社区出资建设运营15处,民办机构出资建设运营3处,服务对象为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2017年,省市区累计发放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开办补助176万元。农村幸福院42处(源泉镇12处,池上镇8处,域城镇7处,博山镇7处,石马镇2处,山头街道4处,八陡镇2处),占全区村总数的20%,养老床位数1063张。农村幸福院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也能同时让农村非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7年,省市区累计发放农村幸福院建设和开办补助246万元。
4、智慧养老情况。我区先后投资2600万元建成互联网+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平台,并委托社会机构运营,政府每年补贴运营经费20万元,并减免暖气费。博山12349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先进的三方通话、即时录音、大容量存储、gps手机定位、远程视频关怀、远程网络问诊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可为居家老人提供20余大类100余种养老服务,服务半径15公里,涵盖20余万城区人口。目前,平台在城区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处;同时向农村延伸,5月份东崮山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暨安康小院正式运行,成为淄博市首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现已建成3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截至6月,平台接打电话12.7万个,发展志愿者1732名,平台注册爱心助老车辆350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8600人次,常年固定服务居家老人762人。
5、高端养老项目建设情况。凯富瑞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作为高端养老代表,采用国际先进的ccrc养老模式,以医养结合为主体,致力打造融合文化养老、智慧社区、社团化运营的退休后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岜山集团健康颐养小镇项目,在一期竣工并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养护院二期项目预计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设计规划1000张养老床位,将面向全国招收失能、半失能、自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不够明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针对我区健康养老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发挥我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区位优势,吸引全市周边乃至全省、全国老人来我区养老、养生和休闲旅游,需要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需要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考察、论证,制定一个系统的规划进行引领。
2、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博山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2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我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0885万人,需拥有养老床位5078张,而我区机构养老床位不足4000张。另一方面,大量民生工程急需政府投入,财政压力大,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区基本解决了政府兜底养老问题,但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只有依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才能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和政府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
3、机构养老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症结。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率不高。全区公办养老机构均为镇(街)敬老院,并且都未取得养老设立许可。敬老院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未探索引进社会化运营方式,规模和条件相对有限,兜底养老保障能力较弱、供养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入住需求。民办养老机构综合实力不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我区现有老年公寓大多是在未实行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之前运营的,使用的房屋及设施老化,不符合现在的标准,已运营的养老机构大多数不具备消防手续,存在安全隐患,难以取得行政许可。二是现状养老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机构养老设施分级不明确,区级、街道(镇)办、社区级养老机构未按照分级标准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设施内部功能不完善;社区养老设施服务内容单一,存在规模小,专业人员匮乏,挂牌、使用率低等问题。三是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由于养老机构本身是微利行业,日常运营需要大量资金,目前除了国家的建设补贴及三年运营补贴外(由于大多数养老机构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所以享受不到建设补贴及运营补贴),长期运营没有奖补资金,养老机构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四是民办养老机构知名度不高。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如博山区老年人养护院、博山区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在全市、全省知名度还不高,没有培育起过硬的本土品牌,引入外来知名品牌运营的认识和动力不足。
4、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发展滞后。淄博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从我区情况看,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布局还不够科学合理,全区还有70%以上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没有覆盖到位。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除少数服务设施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参与活动老年人较少、服务设施利用率低、服务范围和类别比较狭窄、自主管理自主运营难以长期持续等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挖掘12349平台潜力,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培育以12349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为依托的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完善12349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平台向其他社区和农村延伸,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平台孝之源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培育本土知名养老运营品牌,不仅立足我区开展养老运营服务,同时面向全国走出去,打造养老服务平台开发全国知名运营商。推动孝文化+社区社会复合生态智慧健康居家养老运营模式、6+e养老服务模式、爱心储蓄时间银行生态运营公益模式、养老服务团队自营模式等落地生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地智慧养老新模式。
7、加快医养结合重点任务落地实施。以聚力建设鲁中医养健康产业城为契机,尽快出台《关于聚力建设鲁中医养健康产业城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医疗和养老融合发展。巩固和发展以医带养、以医托养、医养共建三种医养结合发展模式,针对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以医托养)的薄弱环节,由政府牵头组织民政、卫计、社保等职能部门联合办公,主动上门集中指导帮助现有养老机构内设诊所报销难问题,帮助解决开通医保定点资格和实行医保定点刷卡结算。
8、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大养老产业项目储备,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推进凯富瑞大健康产业园等在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完工,提升老年人来博山养老的吸引力。建议开展一次养老产业专项招商活动,在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镇(街)敬老院社会化改革、民办养老机构综合实力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等方面集中策划包装一批健康养老项目,瞄准全国知名投资商和运营商,主动出击,全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