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地税国资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xx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数字财政”建设,探索构建转型升级税收保障机制。1~10月,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8.41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5.68%,完成年度预算的87.7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24亿元,同比增长13.60%。地税组织各项收入32.1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0.91%,同口径增长2.64%,其他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13.29%。
(一)保持组织收入稳定增长,注重优质税源培育
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夯实分税种税源和营业税支柱税源管理基础,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大营业税支柱税源征管和挖潜。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每月税收预测机制,制定试行税务稽查数据分析管理办法。1~10月,全县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加6.5%,清欠历年欠缴资金2.2亿元。二是加强节流控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起草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季度“一对一”函告和预警机制,明确全县“三公”经费在20xx年决算基础上统一压缩10%,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三项综合性开支标准。巩固“阳光采购”实效,节约资金达1584万元。三是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税收保障机制,构建以“双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和分类管理模式,自行开发数据交换分析软件,细化量化新增用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亩均地方贡献度及可税gdp等项目准入标准31项,将对招商选资提供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补缴2013年度之前土地使用税款527万元,通过清理相应增加土地计税面积106万平方米。
(二)力促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制定全县“营改增”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个转企、小升规”、“机器换人”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部门联审会审机制,完成493户企业1.08亿元补助。持续激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机制功效,累计办理贷款、转贷27.59亿元,受惠企业452家。二是提升县域经济品质。探索研究支持推进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融入上海、对接服务”等战略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省级创新型县、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等创建。三是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制订2013年落实示范点建设牵头任务配套计划,向上争取2013年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规模20xx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保障民生事业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统筹水平
今年1~10月,全县民生支出17.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18%,同比增长26.35%,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近13个百分点。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继续提升。支持姚庄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西塘、天凝中心镇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整治等。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800万元,示范试点项目稳妥推进。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20xx年丁联和凤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744万元、涉及面积2.2万亩),新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xxxx县2013年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面积达1.8万亩、总投资2556万元),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5.73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发展稳固推进。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和高中段各项教育事业改革财政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全年安排政法经费2.45亿元。
(四)围绕数字财政建设中心,夯实财税管理基础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在服务经济转型方面持续给力。按照示范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引导和倒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计算企业单位占地税收产出,建立以“亩产税收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照亩产税收贡献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类分档差别化减免政策,加大对亩产税收贡献大、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重新梳理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涵养优质税源,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积极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推进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政策等有机融合,特别是破解股权质押、排污权抵押、保易贷、金融仓储及网络融资等融资难题。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机器换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财政扶持政策。
(三)在促进民生事业方面挖掘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统筹财力,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增长达到法定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源。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新要求,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继续推进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试点和“强村计划”工作,保障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支持全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31066行动计划和省治太工程王凝圩区建设。制定职业教育、县级科技项目和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全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探索社保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和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财政补助办法,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并轨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四)在推进财税国资改革方面增加推力。主动应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的全新挑战,加强向上对接,提前科学谋划,努力在财权与事权改革等方面为我县争取最大利益。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努力在财政信息公开、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创新财税扶持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按照上级部署,通过加快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认识。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前做好到期债务资金的还本付息工作,确保资金链安全。围绕“数字财政”建设要求,重点推进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结合2013年同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继续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和全口径预算编制,推动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扩大全县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范围,将各项涉农民生政策补贴性资金和以乡镇为主实施的项目资金充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并积极做好国有企业对外借款担保管理和下年度内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