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结

财政改革与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总结

苏州城,如一个隐居在江南繁华地的沧桑老者,岁月般流淌的苏州河上365座小石桥陪着他静静的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又如一个婉约沉静端庄秀丽的女子,在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的俏丽江南默默伴着您。短短一天的培训,我们虽然没有时间去欣赏苏州园林的古老美丽,没有闲暇去领略江南烟雨和平江秋月的风光,但是我和同事们一下车就被这座城市的沉静所感染。我们卸去一身的浮躁,静下心来在贝聿铭大师故居中聆听财科所老师的讲课,用心灵去参悟。

财政部科研所的赵大全博士、研究员,沿着财政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财政部历届领导人的政治理念和抱负讲起,阐述精彩,令大家耳目一新。期间既有财政理论构建的阐述,又有财政知识的灌输,大家全身心的追逐着赵博士的激情论述,掌声不息,笑声不断。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大家都感觉收获沉甸甸的,确实不虚此行,每名财政干部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总结起来,赵博士的一些观点振聋发聩,观点鲜明,整理如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民族团结、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政绩突出、社会安定。分税制成果卓著,缺点明显。分税制解决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没有完美地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分税制改革的推行使得中央财政能力大大增强并趋于稳定,地方财政能力也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央与地方实现了“共赢”。仅仅考察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绝对数,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固化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行,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力与其庞大的财政支出相比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在分税制改革中并不能享受到与中央政府同等幅度的财力增量。虽然转移支付部分解决了目前的体制困境,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演进历程告诉我们,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而进行,正是这两项改革的共同推行,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能动地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而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也反过来影响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核心问题之一,未来几年是财政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关于产业升级与财源建设。其中重点讲了结构调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了制造业在经济产业中的地位与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今后调结构的过程中任然要极端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目前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以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塑造工业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没资源、二没旅游产业的欠发达农业大县,我们仍然要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大突破,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实现三年突破的目标。

此外,财科所赵博士还深入分析了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速的原因、省管县的演变、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的优势等等,每个问题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思,这次财政改革与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