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五大举措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区司法局“四进四早”(即帮教进监狱,思想教育早感化;帮教进家庭,亲情帮助早转化;帮教进单位,安置就业早落实;帮教进社区,犯罪苗头早预防)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对帮教对象实行人性化的帮助、教育和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街道辖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2人,在押人犯21人,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现了安置,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脱管率为零。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好“三个”落实

20xx年初,我所新所长上任以后,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帮教经费为切入点将安置帮教工作摆上街道的议事日程,实现了人员机构、帮教制度、帮教经费三落实。首先是抓人员机构落实,我们在“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和各社区工作站的支持下,构建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帮教工作网络,共成立了社区安置帮教小组22个,居民小组安置帮教工作组13个,共有安置帮教工作人员75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兼职人员70人。我所负责帮教工作的人员分别毕业于广东商学院法律系和广东司法警官学院,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由他们承担了指导、协调、培训街道三级帮教组织开展工作的重任,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安置帮教队伍。其次是抓安置帮教制度落实,我所除了对每个帮教对象建立档案,做好情况登记表、信息表、鉴定表、跟踪卡外,还把落实工作责任制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层层签订责任状,目前共签订责任状162份,共制订《一人一档案制度》、《安置帮教岗位责任制》等工作制度11项,使帮教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并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街道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与奖惩、评优挂钩。再次是抓安置帮教经费落实,为提高保障力,我所领导在年初街道进行全年财政预算时,适时跟进,积极争取把安置帮教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二年来街道共拨出13.5万元用于安置帮教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扶持培训帮教对象就业以及开展“亲情帮教”活动。

二、坚持定期探访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定期探访,与帮教对象面对面接触谈心可以收到切实有效的感化效果。为此,我们从20xx年开始规定“对12名帮教对象每周电话跟踪一次,每月上门探访一次,每年中秋、春节组队前往‘送温暖’,为帮教对象赠送慰问品”。对21名服刑人员,我们每年都派出帮教骨干随区帮教团远赴韶关、北江等监狱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一方面和服刑人员面对面逐个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困难和要求。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和监狱的联系和沟通,为人犯释放后的衔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防止日后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曾因贪污受贿罪被判了10年徒刑的段基明刚入狱时思想抵触、情绪波动、通过帮教员的多次探访谈心及其家属的全力配合,服刑期间积极改造,受表扬9次,评为积极分子4次,减刑3次共3年6个月,今年10月10日被提前释放。我们及时做好跟踪接管,目前,该帮教对象情绪稳定,表现良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情绪不稳定和自闭自卑心理,我们注重从思想上、行动上予以感化。首先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第2页

是正确对待帮教对象,真情疏导,并动员其亲友家人多鼓励、少歧视。同时,为使帮教对象增强自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我所每年为他们订阅《宝安日报》,人手一份,使他们通过看书读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和身边发生的大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不再重蹈覆辙。龙井社区一位年仅21岁的陈姓小青年,是干部子弟,因打架斗殴被解教后,终日不肯出门,认为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所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针对其原来受过良好教育,因讲义气一时冲动犯下大错的特点,捕捉其思想上的“闪光点”,由同龄人携带励志书籍上门与他谈心,和他“一对一”结对子交朋友,经过几个月的交往终于解开了其心头的死结,重新振作精神自费参加深大开设的三维动漫课程培训,为日后创业学习新技术。

我所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安置帮教纳入街道依法治理工作中,二年来共上门探访帮教对象72人次,电话跟踪166人次,人员培训19人次,落实安置就业12人(其中落实低保待遇2人,安排就业5人,自谋职业5人);在押人犯21人中有14人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有13人获得减刑。我所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