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司法局关于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工作经验

 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两省(区)交界,全县有7个乡镇133个村寨与*省相邻,省际边界线长182公里。由于人员杂居、文化差异、政策差别,历史上因地界划分、林权确认等问题引发的边界矛盾纠纷较多。县司法局依靠群众、因地施策,运用“穿针引线”工作法,以平台联建“穿针”、良俗共识“引线”,用“绣花功夫”织密省际边界矛盾纠纷化解网,省际边界形成了“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好商量”的和谐氛围。目前,该工作法已在全市推广,380多公里省际边界“线”连成了协作亲密无间的“睦邻廊道”。

一、以平台联建“穿针”,促进治理力量跨省融合。县司法局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与*省*县、*县共同建立省际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区域协作机制,找准“穿针眼”,夯实“落针点”,让纠纷有组织排查、有平台受理、有机制调处。一是村级组建联合党支部。推动28个村委与*省相邻村委建立党建引领区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党建合作和平安联创协议,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将基层司法行政人员、人民调解员、民警下沉到网格,为边界和谐解纷注入强大组织力量。二是镇级成立联合综治中心。指导7个乡镇与*省相邻乡镇建立群防群治区域合作关系,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实行每周一通报和每月一会商制度,落实“属地管辖、双方协作”等各项措施,实现两地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情况等信息共享,提高纠纷预警预防、快处妥处能力。三是县级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三县建立人大区域合作关系,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建言献策、模范带头”作用,共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促边界安宁祥和。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以开发共赢“绣图”,促进资源纷争跨域共解。引导纠纷各方搁置权属争议、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同“绣”发展美景,以利益共赢推动纠纷互解、区域平安。一是同享一片林。*镇*村与*省*县*村就“插花山林”达成共识,约定山场以倒水为界,各自预留一百米用于共同种植经济“共享林”,收益双方共享。二是同修一条路。*村、*村和*省江*瑶寨共同努力,将原来民事纠纷多、发展制约多的“糟心路”修建成了促进村寨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民族团结“同心路”。三是同耕一片地。*村与*省*村商议整合“十九份地”(地名)周边近2000亩土地资源,共同建设集脐橙、淮山、烟叶于一体的经济农作物种植核心示范区。截至目前,县共建有5片“共享林”、百里“同心路”、4万余亩产业“示范区”,一批历时久远的纠纷积案得到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