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业保险现状分析及当前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年起与养老保险同步实施的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近二十年来失业保险以其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功效,为我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到*年9月底全市历年累计为4.8万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保险待遇1.4亿元,拨付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0.23亿元,转入促进就业资金0.31亿元。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终结和两条保障线全面并轨,今后失业保险将担负起两条保障线的重任,新形势下,失业保险作用更加凸显,问题亦更为突出。
一、现状分析
到9月底,全市实有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53150人,与*年事业单位尚未扩覆时24.8万人相比,净减9.5万人,减幅达38.3%;今年1至9月全市征缴失业保险费2276万元,完成当期征缴计划的96.6%;1-9月全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10109人,较上年同期8366人净增1743人,增长20.8%;失业保险费用总支出2639万元,与上年同期1331万元比增长98.3%;累计欠缴失业保险费8343万元,较去年同期净增438万元;累计结存失业保险基金5347万元,较上年末净减330万元。
总体情况看,一是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和基金征缴与上年同期及以往相比,呈参保人数减少、基金增幅减少的态势,县市工作很不平衡,如宜丰县前三季度征收失业保险费36万元,仅完成任务的18%,二是受“并轨”和提高失业保险待遇影响,享受待遇人数增多,基金支出骤增,基金存量减少,支付形式严峻;三是失业保险欠费额度再增,欠费势头未变。
二、当前的突出问题
(一)失业保险征源萎缩,潜力难挖
1、国有企业参保人数严重流失,失业保险征源急剧萎缩,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深入,原属失业保险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参保人数大幅减少,已由*年21万人的高峰人数,下降到目前实际参保缴费人数不足6万人,减幅超过70%,减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力度大、步伐快,奉新、靖安、宜丰等县市地方国有企业的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已全部流失,缴费人数为零。
2、非公有制单位扩覆步履艰难,新的征源潜力难挖。据统计目前全市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数18万人,其中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仅为3.2万人,不足20%。国有企业退减后,本应由非公有制单位接替的情形,难以成形。究其原因:一是受参保缴费必然要增加成本,减少利润和企业经济利益不能最大化的眼前利益影响,多数业主拒绝参保缴费,不愿承担法定义务;二是职工将就心态较为普遍,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顾及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无奈之下只能将就;三是对失业保险理解不够,重视不够,力度不够,部分地方担心强制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参保会影响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有轻待失业保险的倾向,甚至还有设定“禁区”的现象,以至失业保险扩覆难以推进。
(二)失业保障资金支付形势严峻,缺口大、压力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依法扩面,尽快将国家法定实施范围内的各类单位纳入失业保险扩覆征缴范围,重点是非公有制企业,以此扩大征源,增加征量,最大限度的挖掘征源潜力;做大面包,造大船,最大限度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财政支付压力;同时,亦能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因不能享受失业保险这一基本社会保障权益而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震动。由于在扩面征缴过程中必然触及业主眼前利益,产生抵触行为,同时也由于各地的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需要,设置的“禁区”,使之难越。因此,特别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对推动失业保险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尤为关键。
2、在抓非公有制扩覆的同时,加大失业保险欠费的清欠力度。首先建立机制,明确责任,将清偿失业保险欠费作为考核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目标,分解下达,尤其要发挥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责成企业在改制时按规定优先偿付失业保险欠费;其次是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有缴付能力久拖不交的单位,在一定的范围内通报曝光;最后是通过法律程序,对拒不缴费的单位按照《劳动法》和国务院《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征缴。
3、建议各级财政要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加大对第二条保障线的资金支持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失业保障支出,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各级财政支持的重点,是要按照事业单位参保的规定,将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其单位应承担的2个百分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并实行财政代扣制,确保事业单位这个大“面包”不缺失,同时,又能以其示范和辐射效应影响带动其他所有制企业扩面征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