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法治小区”建设及援法议事情况汇报
按照本次“法治小区”建设及援法议事情况查看工作要求,现在我代表*村两委,就本村组有关工作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村组基本情况
*村辖区在原*集镇周围,户籍人口*人、*户,外来常住人口超过*人。全村共有*个村民小组,拥有大小企业*家。*年主要经济指标: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规上企业工业销售*亿元,技改投入*亿元,是*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村之一。我村曾连续多年被省、市、区评为先进集体、红旗党组织,2000年—2004年被评为*市文明村,2000年—2001年被评为*优秀调解委员会,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被评为*市优秀基层党组织,2001年11月份创建成省级卫生村,2009年—2010年被评为*区文明村,2011年被评为*区*村庄标兵,20**年被评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22年12月被*评为2022年度*市五星村(社区)党组织。
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现状
2022年,*村村委累计处理各类矛盾60余起,实现了全村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从各类典型案例的产生原因、发展经过来看,村组矛盾纠纷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纠纷类型和主体多元化。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已不再是单纯的村民个人,而且包括众多的经济个体和行政组织和部门。二是纠纷客体具有复杂性。出现了雇佣关系纠纷、环境污染纠纷等新型纠纷,以及多种纠纷形式相互叠加的复杂案例。三是纠纷发生领域扩大,对抗性加剧。部分矛盾纠纷主体目前怀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偏激心态,矛盾公开化、激烈化程度日益攀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在机制执行上提升精度准度。*村委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际成效为出发点,在日常工作中探索形成了“网格管理+常态化走访+室内外议事+多网联合”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对村组四个网格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管理单元,形成了数个富有针对性的“微网格”,做到精准到户,靶向调解。在落实常态化走访方面,仅2023年1-3月,*部分区、镇领导、全体村干部、部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区域到*村进行了大走访,*村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共有*人参与走访,走访总户数*户,走访率100%。近年来,*镇一直坚持整合派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镇政府、村委等各方资源,汇聚多方调解力量,多元排查,提高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精准化管理、细致化服务,全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在服务调解上唤醒温度热度。作为村组特色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品牌,*调解工作室形成了“0距离”沟通、“0私心”解难、“0延迟”响应等一套覆盖矛盾化解工作全流程的特色工作法,自成立以来,已接待法律咨询、解决矛盾纠纷等*余起,服务群众*余人。在“援法”工作上,工作室坚持将心比心、以情动情,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村内外来务工人员*,就因讨薪无门慕名而来,调解员*深入摸排欠薪企业的雇佣关系和业务往来,最终顺藤摸瓜找到当事人,监督其写下欠条,成功帮助老周拿到了应得的“血汗钱”。在“议事”工作上,村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凡事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集体意见,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以电力站地块停车场改造为例,在接到群众反映该地块停车需求旺盛、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后,村两委亲力亲为组织村民代表实地走访,并在实地勘察过程中掌握地块的第一手资料,征集周边居民意见后明确了车位规划和设计方案,经公示无异议后迅速组织实施,有效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下阶段,*村两委还将从自身调节能力建设、矛盾调解资源汇集、创新调解机制实施等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意识和能力,为打造文明村组、法治村组,进一步提升村组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