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座谈会讲话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的安排,我联系的单位是财政局,并要求在联系点讲党课。今天,我就个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并结合我县财政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坚持质量和速度并重。科学发展观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观,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应当是协调的发展观,坚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际协调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不同的。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发展是一种向更现代化、科技化、经济化的先进社会形式的运动。党的*大,“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为什么要把发展提到第一要义这样的高度。第一,只有紧紧抓住发展,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完成的更好。民心向背事关政权存亡。只有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的理念,实现国强民富,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第二,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走上文明发展之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之路。第三,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加速发展中求得中华民族强大的机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抓住一切机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

我们平顺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我县进入了多年来发展最好、最快、效果最明显的时期,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平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逐步拉大,发展强劲不足、发展速度滞后、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制约平顺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发展无疑重要,那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平顺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给我们答案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小、可持续的新型道路。和谐发展就是在推进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只有这样,建设绿色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宜居新平顺的奋斗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财政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发展方向也随着整个社会发展观的演变而变化。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最关注的数据是财政收入多少,有多少钱用于扶持经济发展,其它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投入这些数据基本上不予关心,这就是一种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我们在关注有多少钱用于扶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发展也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观过渡到综合发展观。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开始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和环境保护投入要逐年增加,开始注重追求社会公正和发展平衡,可持续发展观初见端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满足人最本原的需要,发展观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开篇就写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中国,以人为本思想自古有之。从贾谊的“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到黄宗羲的“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都要求统治者顺民之意、从民之欲、恤民之苦、惜民之力,从而博民之心、取民之信,进而求王位之稳固、谋国家之安宁。民本思想作为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蕴涵着丰富的治理谋略和政治智慧,更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追求。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我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文化中汲取了精华,赋予民本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就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着眼于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与整体进步。协调发展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社会进步总是通过协调发展来实现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模式,以最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具体到财政工作而言,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针对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民生、“三农”、县城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以最大的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财政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必须牢记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思路、谋划发展、指导实践、服务工作、评价成效。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与财政工作的内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财政理论和实践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计划、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能否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全局,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财政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强大的国家财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平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财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工具,肩负着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监督管理四大职能,对城乡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直接发挥导向作用。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质量和成果的标准。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大众需要,服务大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是否实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如何,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否满足公众需要,是否切实服务于公众利益等等,最重要的是衡量尺度就是看是否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保证,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二)认清财政工作形势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低迷,加上冰冻和地震灾害的影响,我县经济下行趋势加剧,各种积累性矛盾日益显现。宏观经济形势势必反映到财政上来,今年财政收支运行将更加困难。从收入方面看,受企业效益下降影响,相关税收增幅将继续回落。从支出方面看,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民生问题,建立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等,都需要大量增加资金投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要忠于职守。财政部门是一个集执法、管理、监督为一体的重要职能部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有千万双眼盯着财政,有千万张嘴议着财政,有千万只手伸向财政,有千万颗心连着财政,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矛盾的焦点,同时也是工作的难点。因此,对财政部门来说,强化队伍作风建设,防范财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财政干部的敬业理念,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和奉献意识,在队伍中形成一种爱岗敬业的氛围,养成一种拼搏奋进的作风,努力建设敬业乐群、勇于奉献、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效能型财政部门和“敬业为民”的财政干部队伍。据介绍,财政局从*年至今已连续十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这个荣誉凝结了我们平顺财政人的辛劳和汗水,凝结了我们平顺财政人的聪明和才智。这个荣誉来不易,希望大家要倍加珍惜,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继续努力把我县财政工作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要守于廉洁。“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找准内部控制的切入点,消除制度缺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与完整。要注重发挥县财政局监察室和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能,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既要监督财政资金的分配程序、管理状况和使用效果,也要对财政干部的职务行为进行督查,超前防范,把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转化为谋私的工具。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来研究和落实,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教育,确保财政干部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落水,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努力提高队伍“免疫力”。对干部进行实质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要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倡导节约文明新风,遇事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

同志们,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就是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标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敢于实践,为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创造优良的财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