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13年工作成效
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认真做好春荒冬令救济工作。发放救济资金265万元,下拨救济粮40万斤、棉被1220床、棉衣590件,救济人口1.9万人。二是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城乡低保核查工作,由8名局领导带队实行领导分包镇社区工作责任制,经核查,将生活条件好转的3293户、7016人退出低保,新纳入低保对象654户、1346人,并为256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统一制作了公示牌。全年共为12217户、28651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4549.5万元。三是积极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为1321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412.5万元。四是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全年发放生活补助费315万元。
2、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双节、八一期间对全县驻军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23.7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对7208名抚恤定补对象进行了年检并按标准发放全年抚恤补助费2720万元。认真做好退伍安置工作,9月初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133名2010年、2011年城镇退役士兵及2011年、2012年转业士官安置到公安、城管、各镇社区,现已全部上岗。
3、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稳步推进。6月份对完工的8个农村社区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并及时下拨专项建设资金88万元。
4、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工作健康发展。深入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共销售电脑和即开型彩票228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52名,资助金额50万元。依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共接待自愿来站人员213人,救助金额14.5万元。老龄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完成了31622名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年检工作,并发放全年高龄补贴2289.7万元。
5、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依法加强。一是6月底完成了52家社会团体和8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工作,新注册登记5家。二是婚姻登记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目前,共办理结婚登记6791对、离婚登记621对,登记合格率100%。地名区划、收养登记、殡葬改革等其他社会事务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6、积极抓好民政项目建设。加强县中心敬老院建设。今年完成了绿化、内部配套、服务人员招聘以及五保户的选择工作,已于9月中旬试运行。加快罗家岭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完成了设计、招投标工作,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积极做好xxxx县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立项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已上报县政府。启动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目前,临平镇龙背村、三桥村等3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5个城区小饭桌建设已于9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新增养老床位500张。
二、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我县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各项民政政策为重点,按照局党组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四年大发展”的目标,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双拥优抚安置制度,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加强民政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县民政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县推广“四推一考”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
3、深入开展“千帮千”活动。继续在我县深入开展“千帮千”活动,建立活动长效机制,管好用好“千帮千”活动基金,增加干部参与人数和帮扶人数,让更多的帮扶户实现脱贫,不断扩大“千帮千”活动影响力,使“千帮千”活动成为我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一项品牌工作。
4、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多关心、支持民政工作,多检查、指导、调研民政工作,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及时足额拨付县级配套资金,在项目建设、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