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民政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2012年,民政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十五次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实干兴市”的工作主线,以“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民政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以“民生”为根本,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有新提高
1.低保救助规范有序,临时救助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初步完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软件开发工作,及时启动物价补贴发放机制。开展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核查整改工作,强化低保日常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进退”,共核退各类对象345户509人。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低保由465元/月提高到512元/月,农村低保由335元/月提高到380元/月,截止12月底,全市有在册低保6765户10480人,困难家庭1371户3642人,已发放低保救助金2747.4万元,发放困难群体物价补贴256.1万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贴287.7万元,慰问金131.9万元。做好临时救助工作,发放临时救助及火灾救济57.9万元
2.医疗救助救助机制完善提高,医疗保险资助扩面提标。继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着力加大救助力度,加强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切实做好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自负部分180元全额由财政支付,并把资助对象范围从集中供养对象、低保家庭扩面到孤儿、困难家庭对象。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医疗救助筹资额提高到10元,全年发放医疗补助资金735万元,累计救助人数1393人,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实时结报制度,方便困难群众就医,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社会化发放率为100%。继续开展困难群众白内障复明工程,完成困难群众白内障手术45例。
3.防灾减灾宣传巩固提升,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效。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通过广场集中宣传和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形式,做好“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新北社区、仙湖社区、华堂村和赵马村等被命名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仙湖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开展村(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率先完成基层灾害信息员全覆盖。全市共投入救灾资金135万元,救济灾民8000余人次,其中11号台风“海葵”和“8·10”暴雨灾后重建救助款100万元。
4.慈善救助创新拓展,志愿队伍不断壮大。继续实施“慈善圆你大学梦”专项助学活动,资助大学新生156人,发放助学金73.5万元。实施“安居工程”,救助30户困难家庭完成新居建设,发放建房补助款34.4万元。协助做好万向集团助学基金各项工作,资助61名孤儿和特困助学对象,发放助学金17.92万元。积极开展慈善阳光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扩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慈善志愿者已达217名,先后赴下王镇敬老院、贵门乡幼儿园、市育才学校、谷来镇幼儿园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二、以“普惠”为目标,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有新成效
1.社会化养老床位大幅增加,服务品牌打造初显成效。大力发展养老机构,一年来新办民办养老机构4家,扩建改造5家,提升改造国办敬老院3家,全年共新增床位860张。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步伐,1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创新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完成省级项目“xx市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的试点,《机构养老服务规范》已通过省质监部门审核备案,被市质监局正式批准为地方标准。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打造养老服务品牌,阳光山庄(市级敬老院)、康乐敬老院、阳光庇护中心等3家养老机构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阳光山庄还被认定为养老机构首个“浙江省服务名牌产品”和“xx市服务名牌产品”。推动政策性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2.儿童福利制度化推进,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孤儿工作,在社会救助平台中单独设立孤儿救助模块,推进了孤儿救助的规范申报和审批以及日常管理。下发了《关于开展孤儿调查工作的通知》,通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调查,为下一步出台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政策提供依据。扩大孤儿救助范围,将年满18周岁的在校纳入孤儿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并与监护人签订了《社会散居孤儿监护协议书》。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631元/月、1051元/月,目前在册孤儿63人,全年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2.8万元。
3.老龄工作宣传稳步实施,老年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与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建立了“法律援助老年人工作站”,及时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老龄政策,宣传“红领巾敬老行动队”等敬老助老先进典型,举办“相约金秋”文艺晚会。积极支持老年群体文体活动,扎实推进“银龄互助”。建立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贴制度,联合xx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全市百岁老人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4.福利企业发展实现突破,福利彩票有了新的增长。福利企业年检年审资格认定参检率达到100%。落实地方性福利企业扶持政策,超比例安置每一个残疾职工奖励3000元,残疾职工养老保险缴费50%给予补贴。广泛开展福利彩票立体宣传、分类宣传和公益宣传活动,加强福彩站点规范化管理,“中福在线”嵊州销售厅正式开业,为我市筹集福彩公益金、发展福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全年彩票销售量达到7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三、以“创新”为动力,社会管理机制有新举措
1.农村社区提档升级,城市社区建设日益规范。在2011年实现全市463个行政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投资100万元,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目前提档升级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18个村由标准型提升为示范型,5个村由简朴型提升为示范型,50个村由简朴型提升为标准型,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展《浙江省阳光村务实施意见》的贯彻学习,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城市社区在注重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投资200万元,重点抓好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起办事大厅,方便群众办事。
2.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扶持力度全面提速。完成全市社会组织2011年度年检,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参检率分别为98.7%、97.7%。继续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登记试点,加大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出台了《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社会组织平台建设三步走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益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提供了链接平台,全年登记各类社会组织31家。巩固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成果,全市353家社会组织实现了党建工作“双百”全覆盖,其中单建44个,联建37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40人。
3.救助管理机制完善提升,老年活动中心服务管理更加规范。成立了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增设“xx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机制完善提升。完成多名跨省救助对象的接送,10月17日,通过和青岛救助站及半岛都市报的协作,使在外流浪了12年的青岛xx市智障人员窦建军结束了流浪生涯,回归到年老的父母身边,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青岛的半岛都市报、绍兴晚报、嵊州的新闻媒体都作了事件的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市老年活动中心以追求优质管理服务为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全年接纳参加活动达14.9万多人次,平均每天490多人次,并为本市退休干部职工组织活动提供4万人次,使老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老年人自己的家。
四、以“和谐”为主线,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和移民工作有新加强
1.安置改革有序推进,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384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88人,农村退役士兵296人,自谋职业率为100%,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和生活补助费428万元。推进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45名退役士兵参加数控车工、烹饪、维修电工等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水平。及时调整了“三属”和老复退军人的抚恤金和定期定量补助的标准,全市1800余名重点抚恤补助对象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共计1900余万元。全面实施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通过医疗即报系统就诊11052人次,医疗补助款达124.39万元。完成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住房调查和补助款发放工作,共发放住房补助款18.55万元。
2.双拥工作成效显著,涉军维稳扎实有效。今年7月31日,我市召开了有近千人参加的全市双拥工作大会,会上表彰了十个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十个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和十大转业复退军人创业模范,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建立了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困难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制度。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元旦、春节和“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发放慰问金21万元。健全下岗失业复退军人再就业推介机制,成功推介59名下岗失业复退军人上岗就业。
3.移民创业致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移民三方面的联动作用,将移民培训与移民创业致富紧密结合,36名移民安置村的主要村干部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主要内容有村干部如何带头创业致富、水库移民项目实施规程讲解、发展农村经济知识讲座、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等。接下去,将重点开展移民集中安置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抓好水库移民扶持人口年度复核工作,经复核确定2012年发放人口为10993人,发放直补资金661.83万元。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19个,总投资487.3万元,拨付项目补助资金361万元;完成了30个小型水库解困项目建设,总投资1083万,拨付补助资金352万元。
五、以“服务”为核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有新提升
1.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争创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全面实行登记员与当事人零距离“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建成排队叫号系统、电话语音自动对答系统,以优质服务、满意服务为目标,强化行风效能建设,提供优质人性化服务,争创成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并再次荣获市级行风建设示范窗口荣誉称号,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645对,离婚登记1408对,补发结婚证1368对,补发离婚证46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7352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切实加强平安工作。做好新一轮的边界联检工作,保持边界的和谐平安。加大水库移民项目扶持力度,扎实做好水库移民信访工作。重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保障养老机构安全运营。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福利企业生产安全。
六、建设机制健全的廉洁民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强机关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建立问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秉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理念,恪尽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坚持把建设廉洁民政工作作为保障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对党员干部的一项“关爱”工程,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