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民政工作带来的挑战,我市民政系统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吉安考察工作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统筹指导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民政工作全面推进。

1.紧扣民生指标,落实“四个提补”。全市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精减退职老职工四类困难群体的提补工作。城乡低保,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3万户9.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7万户16万人。1-10月发放城市低保金1.6亿元,月人均补差165元,补差水平比去年同期净增25.6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6.6%;发放农村低保金1.12亿元,月人均补差69.6元,补差水平比去年同期净增14.45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7%。为提高低保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全市加大了低保动态管理力度,通过开展定期年审、半年审和不定期明查暗访等方式,并结合低保对象按月签到等管理措施,做到动态管理经常化;xx区还建立了城市低保听证制度,各街道成立了由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低保申请对象等10余人组成的听证小组,定期对申请低保保障的家庭举行听证会。同时,对已享受低保的对象,定期或不定期筛选20%-30%进行听证,实现“应退尽退”。8-9月份,在全市范围内,集中50天时间开展农村低保全面清理整治。所有农村低保对象重新核定,重点对村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全面入户调查、登记备案,全市共清退城乡低保对象1.17万户2.96万人,新增保障对象1.03万户2.56万人。五保供养,全市农村五保对象26347人,其中集中供养22249人,分散供养4098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6%。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已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303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并资助其参加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水平城乡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04元和162元,比去年底人均提高30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2%和101%。

2.注重体系完善,健全“四项制度”。全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抚慰、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四项制度。医疗救助,全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将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扩大到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低保边缘户;救助病种由12类大病扩大到不限病种限制;救助比例由20%提高到按五保对象、常补对象、非常补对象和“新增四类”对象、低保边缘户划分四个档次,分别按100%、70%、50%、30%予以救助,年救助金封顶线分别为2万元、1.5万元、1万元、5000元。同时,取消了救助起付线,开展了医前、医中、医后救助。今年1-10月,全市城市医疗救助对象1.81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591.41万元,资金使用率107.5%;农村医疗救助对象21.9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551.9万元,资金使用率114.2%。在xx区、xx县和xx县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补”试点工作,提高了医疗救助工作效率。移民直补,截至目前,全市约3500万元直补资金已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11.8万多核定到人的移民群众手中,确保了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及时、足额和准确。临时救助和困难群众遗体火化,市、县两级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分别落实了53万元和10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1-10月份全市共救助临时救助对象1550人,发放资金336.45万元,人均救助水平达2170元。全市13个县(市、区)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配套到位资金159.3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1%,xx县、xx县已率先推行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救灾和灾后重建,市、县两级分别按上年度财政收入的2-3‰和3-5‰比例列支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1664.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新建、重建实际动工993户,已完成新建、重建904户,占省下达民生工程指标任务746户的121%。建立了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员抚慰金制度,按每人5000元标准对4名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了抚慰。市、县两级都完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救灾棉被1万多床、衣物2万余件、救灾帐蓬1198顶。在灾害易发期、汛期,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昼夜值守,快速反应,及时施救,如:8月4日晚,xx县局部地区遭受强暴雨袭击,民政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安置因灾倒损房及危险地段居住户,把大坑乡禾溪村小水组13户58人重灾民,统一安置在大坑乡国税所,并为每户建好了厨房、安装了水电设施,同时动员协助灾民投亲靠友、借房居住。积极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在市中心城区人民广场举行了首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和赈灾福利彩票募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极大地营造了全市防灾减灾的宣传声势。今年以来,受强降雨及台风的影响,我市局部地区遭受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袭击,因灾倒塌居民住房556户1810间,损坏房屋1526间,为切实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精心组织,严肃责任,细致把关,跟踪督办,定期通报,今年已完成灾民重建房534户,其中集中建房25户、分散建房509户,建有灾民新村3个25户,确保了灾民倒房户及时、顺利搬进新居。

3.立足夯实基础,实现“四大突破”一是在筹建市本级“两中心”上有突破。加强了向上联系沟通,积极做好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筹资和征地工作,9月份专题向民政部领导作了汇报,争取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列入明年“蓝天计划”资助项目。目前,市政府已规划社会福利中心用地110亩,正在抓紧办理征地手续;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用地2亩的征地工作已完成,现正在抓紧做好筹资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在实施年度移民项目进展上有突破。今年省办共批复我市移民项目资金6566.602万元,项目1507个。截至目前,移民项目动工率达到100%,完工并验收率达到90%以上,其中涉及31个移民示范村(项目资金632.568万元)项目完工并验收率达98%以上,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中的交通难等实际问题。同时,主动介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移民安置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在与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库区村组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指导和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方案、选择安置点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库区移民顺利安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在提升“三院”管理水平上有突破。在硬件方面,今年全市有20个项目动工新建和改造,其中省资助的6个新建敬老院项目已全面竣工,加快了“三院”建设的步伐;在软件方面,按照星级敬老院评定办法,9月份,由局领导带队,组成了5个工作组,对全市94所申报四星级以上的院开展了严格的考核评审,评定四星级敬老院30所,向省厅申报五星级敬老院14所,促使“三院”管理水平有提高。四是在发行福利彩票销量上和打造吉安慈善会筹资平台上有突破。坚持实行领导挂点、定期通报、每月调度的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福利彩票销售力度,截止目前,全市电脑彩票销售5116.5万元,“刮刮乐”即开票销售81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分别增加1323万元和566万元,分别增长40%和243%。同时,经过积极、认真的筹备,吉安慈善会已于8月26日正式成立,并在筹备期间募集到慈善资金120万元。

4.围绕重点推进,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民生工程”调度机制。全市民政系统明确责任,建立了“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排名、半年一督查、年度一考评”的工作机制,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民生工程各项指标的落实。二是建立社区建设推进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有6个单位获得“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xx区和xx区古南街道太平桥社区、xx区河东街道邓家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和示范社区。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党旗耀社区,三城共创建”共创共建活动,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社区建设高潮,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特色社区建设,重点督促抓了xx区、xx县2个社区居家养老和托老服务试点,督促各县(市、区)抓了2个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建设,督促吉州、青原、泰和、万安、遂川5个县(区)开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从11月下旬开始,与井大护理学院合作,首先在xx区开展“1+2+3”(即1个社会工作师、包括1个党员在内的2个社区干部和3个大学生)扶老护老爱心社会活动,总结经验后在全市推开。三是建立专项事务协调机制。全面完成城区地名规划编制和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对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开发区和滨江xx区设立了街道办事处,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开发区和滨江xx区建设;完成了9条县界的联检任务,深入开展了平安边界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址的山林、土地纠纷,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在抓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婚姻登记体制,首批13个乡镇的婚姻登记工作开始正常运行。抓好了万安、xx市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开展了丧葬费、抚恤金发放情况检查,有效推进殡葬改革。为保证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覆盖,对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576个社会团体、27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了行业协会服务和收费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协会的运作行为。四是建立信访维稳调处机制。针对复员退伍军人反映的诉求,全面抓好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的落实,“八一”、国庆期间,广泛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开展“巡回服务、关爱功臣”活动,并继续实行局主要领导签批,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调查处理的机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参战对象上访较多的xx县、工人上访的井纺厂和市航运公司,市局领导今年先后6次带队下访,到第一线进行了解、沟通和督查,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稳定在一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民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难点较多一是“三院”建设“僧多粥少”,下面积极性高,上面配套资金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征地难三是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市、县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健全“三大体系”,打好“提升保障水平”的战役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市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目前每人每月220元提高至260元,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目前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110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170元和75元。同时,继续抓好低保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将医疗救助覆盖面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救助最高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至3万元,在全市实现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在医院的即时结算,方便困难群众就医。继续加强敬老院建设管理,完善“三院”服务设施,敬老院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以星级敬老院标准,规范敬老院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开展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工作,使低收入家庭能享受到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和救助。同时,将临时救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完善救助措施,规范救助档案,提高救助水平。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强化灾害救助能力;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开展综合性减灾示范区创建活动,增强全民减灾意识,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增加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提高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保证在灾害来临时有足够的物资保障;加大救灾款物和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救灾款物和移民资金管理规范、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拨付及时。高水准、高品位建设好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移民示范村建设力度,努力建成一批“精品”移民示范村,并认真做好年度项目计划的编报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直接受益。二是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实施好“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确保每一例残疾孤儿手术成功并达到预期康复效果。在巩固“三院”硬件建设的同时,严格规范“三院”内部管理,启动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进程和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三是健全双拥优抚保障体系。结合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创建,深入开展“关爱功臣活动”,认真抓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完善双拥优抚数据库,进一步营造双拥工作的氛围。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作为优抚工作的重点,年内在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3-5户优抚对象新建样板房,并不断完善和提高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服务水平;切实做好伤病残退伍军人及精神病员的接收安置;进一步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认真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参战参试人员的身份认定工作,切实抓好复员军工、参战人员等重点优抚对象的思想稳控。加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提高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军供保障能力。

2.做强“三大事业”,打好“提升硬件功能”的战役一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吉安慈善会的作用,完善功能,并大力指导县(市、区)加快慈善组织和服务网络建设,发展“慈善超市”,设立社会捐助站点,形成多层次的慈善事业组织和服务网络;要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赠资金,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和社会互助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氛围,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待遇。二是大力发展福利彩票。福利彩票是公众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特殊方式,也是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的重要依托和有效途径。要从创新玩法、扩大布点、规范管理、加强宣传、安全运行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大福利彩票的销量,确保福利彩票销售有较大幅度的递增。三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认真落实好市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待办法”,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面向全社会老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三大建设”,打好“提升服务质量”的战役一是加强社区建设。认真抓好城市社区综合示范点创建工作,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城镇社区开展以“党旗耀社区,三城同创建”为主题的新一轮社区共建创建活动的通知》(吉字〔2009〕36号)精神,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搞好新一轮社区共建,深入推进特色社区建设工作,继续推进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农村社区设置和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的途径、步骤和方法;继续抓好城乡社区的对接互动,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文化、经济、信息、服务、帮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巩固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指导各地健全和完善村(居)委会规章制度,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以指导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一方面,要完善法规体系和组织章程,建立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同业约束,引导自律和诚信建设,积极推动“政社分开”,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财力上支持社会组织独立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大力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支持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把涉及社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民政工作热点,采取各种方式,全方位公诸于众,让广大群众了解民政工作政策,监督民政工作落实。要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以开展“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联动机制,认真抓好殡葬、收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地名、行政区域界线有关条规的实施,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尤其是对社会组织的财务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会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大信访处理的力度,坚持在起点上严格把关,完善信访程序和制度,所有群众的信访件,继续坚持实行由“一把手”阅批,分管领导率相关科室入户跟踪办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