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总结
20*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责任落实,在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民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1、农村低保提标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要求,从20*年1月起,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并要求在6月底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后,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出台了相关文件。同时,我局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并抓好督促落实工作,农村低保提标工作于6月底按时完成。至12月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563户87057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4%;全年发放低保金6004.01万元,比2006年增支2276.09万元;12月当月人均补差57.54元,比2006年同期提高21.84元。各县(市、区)除五保对象外的其他对象的月人均补助水平均在50元以上。
2、农村敬老院建设按期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农村敬老院建设任务新建5所、改扩建10所。为了确保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我局从加强领导入手,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并与各县(市、区)民政局签订了农村敬老院建设责任书,及时下拨省、市两级500万元敬老院建设资金。切实加强了工程建设的指导、督促和落实,5所新建敬老院、10所改扩建敬老院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全市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的对象共有8322户8609人,集中供养769人;10个县(市、区)全部按照要求,按时全部出台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武夷山和浦城五保供养标准达到220元/人、月,其余8县(市、区)的供养标准都在203元/人、月以上。
3、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全部落实。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继续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分别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7:2:1负担比例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省级负担的医疗补助经费237万元,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全部下达,落实了市级配套经费70.6万元、县(市、区)配套经费49.06万元。全市4383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领取了每人180元的门诊费,共发放门诊费78.89万元;按《暂行规定》实施大病救助,全市共救助377名优抚对象,发放补助费53万多元。
二、保障民生,救助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
1、城乡医疗救助稳步推进。20*年,全市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新增延平、建瓯、浦城、光泽、松溪、政和6个县(市、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新增延平、邵武、建阳和顺昌等4个县(市、区),10个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全部按时出台实施细则,并接受救助申请。全市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751.49万元,支出救助资金167.79万元,其中资助92963人参加“新农合”,支出98.27万元;全年共救助1056人次,从新农合渠道获得救助118.7万元,从医疗救助基金获得二次救助69.52万元。全市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296.68万元,共救助4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39万元,人均1045元。
2、城市低保管理规范。在巩固去年全面提高城市低保补差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特殊困难对象的分类施保,定期开展低保对象的抽查核查工作,城市低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1974户26519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2.5%。全年发放低保金2524.45万元,比去年增支579.57万元。12月份当月人均补差97.09元,较去年同期提高31.14元。
3、救灾重建运作有效。年初,我局就专门下发了备灾工作的通知,并及时传达省厅救灾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完善细化救灾应急方案,切实落实救灾措施,以及落实救灾预备金和救灾物资贮备工作。全市共发生10多次自然灾害,累计受灾人口66万多人次,紧急转移安置9.4万人次,居民住房倒塌218间,损坏房屋46645间。通过民政渠道下拨救灾救济款1366万元,农房统保获理赔款近400万元。31户因灾倒房重建户已全部建好一层,已有23户迁入新居,预计春节前全部可搬入新居。同时,积极筹建市慈善总会,拟制了慈善总会章程、慈善资金募集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制度,开展了“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捐赠活动,接受认捐和捐赠款达1400多万元。
三、服务国防,优抚安置政策全部落实
1、双拥创建活动扎实。以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指导各地做好创模工作,再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召开现场会规范双拥档案,对创建“双拥工作合格县(市、区)”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的35个单位进行了考评,举办了双拥晚会和双拥作品展,开展了庆祝建军80周年征文、千个岗位送军营、万册图书进军营和捐助百名贫困生活动,协调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拥军协会–南平市妇女拥军协会。全市共有30个双拥工作社会化试点、18个科技拥军人才培训基地、10所学校和120多名驻军子女结成帮扶对子,社区和企业共为驻军办实事31件。积极主动为部队办实事,支援驻军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000多万元,组织安排慰问驻军活动,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2、优抚安置政策全部落实。认真贯彻中央五个文件,积极开展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参战退役人员摸底、认定工作,全市共认定3190人,中央、省、市三级经费150.14万元已全部下达各地。落实优抚对象3-5%的自然增长抚恤补助标准,共投入自然增长经费89.77万元;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1769人33.51万元;做好20*年度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的发放工作,全市优待2720户,发放优待金762.28万元。完成47名残疾人员换证、补证、新评和提升等级上报工作。落实了患精神病退伍军人评残的抚恤工作,要求各地将其纳入当地医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308人已全部安置。落实了1953年底前参军后复员到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生活困难补助,发放生活补助金8.11万元。指导军供站安全、保质完成保障任务,落实了军休人员“两个待遇”,以及做好涉军维稳工作。
四、健全机制,村民自治机制日益完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抓好行风效能建设。一是认真部署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下发了行评工作方案,组织行评代表对全市民政系统窗口单位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召开行评会议,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落实。二是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在市政府公开栏、局政务公开栏、局内务公开栏公布了41期群众关心的内容。做好市政府网站、局网站民政版块的后台维护,民政业务更加透明。三是认真落实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收到群众来信90余件,接待来访52批140多人,都能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办理。
4、抓好“平安单位”建设。一是成立了以黄光炎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20*年消防安全责任书》,将综治工作责任落到具体的业务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二是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创建“平安家庭”、“平安单位”等活动,与驻地社区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状和安全防火责任书,积极配合社区搞好平安建设。三是落实安全检查制度,抓好安全防范重点;落实节假日期间领导带班、干部职工轮流值班制度,并积极稳妥地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严格密级文件的传送和传阅范围,保证密级文件的安全。
20*年,全市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政队伍的力量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人少事多的矛盾未能根本解决;现有的工作手段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还不相适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民政队伍的为民执政能力、为民服务水平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精神为统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为实现闽北跃升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