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局长完善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思考
村级组织是服务“三农”的最基层最直接的一级组织。如何建设一支依法办事、凝聚民心、发展经济、解决问题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是值得基层党委、政府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认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建立新机制。
一、创新新机制
选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能致富、能带领致富的能人到村干部岗位,这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从平昌县现有村干部队伍来看,主要存在“三不”问题:一是年龄偏大思想不活。据统计,我县村“三职”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上的879人,占61%。由于年龄普遍偏大,思维缓慢,思想不活,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大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办事、搞老一套,“跟着感觉走”。二是技能缺乏能力不强。对于农村实用技能掌握不多,绝大多数走的是传统农业种植之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较为普遍,能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村干部较少,基本上是传统体制上的管理型干部。三是资源匮乏更新不快。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农村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创业,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有限,村干部资源十分匮乏,有的村甚至出现“断层”现象,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年都是老面孔、老模样。
要有效做好村干部的选任工作,我认为,第一,乡镇党委要解放思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尤其是必须破除过去求稳怕乱、多用老干部、少用新人的思想。第二,乡镇党委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切实推进“公推直选”工作,真正让群众选出自己的“带头人”。第三,乡镇党委要引导群众走出“本村干部本村选”的认识误区,有效推行“异地选拔”,切实推进“组织选派”、“村民海选”相结合的选人方法。要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派一批能力强、思维新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选派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兼任村“三职”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乡镇党委要抓好“源头建设”,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和选拔。针对村级干部队伍面临严重“断层”危险,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立足选拔优秀人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将各个村的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范围,多形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和培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强对村班子的监管,是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现行村干部管理情况看,制度不规范、监督不力,是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问题复杂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强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管,我认为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村民自治、民主决策制度。坚持重大村务行召开村民大会提出方案,然后村党支部会议研究与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凡重大事项先经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讨论决定。二是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一直是敏感的问题,也是干群关注的焦点。要通过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确保村级民主理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村级财务账目有效实现“乡镇代管”,确保村级财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及时。三是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实行年度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针对重大经济活动及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专项审计相结合,并将其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责任承诺、工作情况和综合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公开,扩大群众和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创新待遇保障机制
做到“干有所酬,退有所养”,是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改变“能人不愿当村干部”现状的有效举措。首先,必须优化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方式,实行激励工资制。打破工资包干使用、吃大锅饭的办法,将村干部工工资实行“七三”开,即基本补贴70%,奖励补贴30%,对奖励补贴部分,根据工作实际发放,以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其次,必须落实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县委、县政府每年应表彰一批优秀村“三职”干部,对群众公认、成绩显著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政治荣誉。同时,按照现行干部人事政策规定,应不定期选聘一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