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三项重点工作经验材料

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深刻把握政法稳定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公安机关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肩负重要使命,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特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如何把握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坚持居安思危,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作为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使命

(一)发挥基层优势、健全机制抓排查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但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这就给公安机关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是要健全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发挥基层警力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工作,确保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健全完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机制。通过广大民警走社区、串农户,贴近群众,积极主动开展矛盾和纠纷排查工作,对不稳定的因素和隐患,力争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化解。

(二)规范执法管理、注重效果抓化解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公安机关切实履行执法为民职责的最直接体现。当前,公安机关个别部门执法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各级公安机关务必进一步规范执法管理,提高执法效果,把更多的警力、精力集中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上,使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最终实现群众满意,社会和谐。

(三)回应群众诉求、落实责任抓处置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带来了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公安机关作为回应群众利益诉求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处置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按照“归口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处置社会矛盾纠纷时,玩忽职守、徇私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的,按照责任大小,严格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原则,对社会矛盾纠纷中当事双方之间的纠纷,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积极、主动、热情办理,对涉黑、涉恶,涉及群体性事件或有其他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方,公安机关将从重、从快,予以严厉打击

二、坚持与时俱进,力求“三个突破”,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一)在加强公安行政管理上求突破

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职能,且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各项公安行政管理中,要切实树立服务理念,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一是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公安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审批型向效能型转变、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畅通服务渠道,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事流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机关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新便利、新实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完善执法责任体系,健全规范执法机制,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规范进行的制度性保障。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执勤规范,使各项执法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袋和单位执法档案库,实现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动态化、常态化三是要以日常监督和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体系,明确执法职责、限定执法权限,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防执法不规范现象再次发生

(三)必须在加强执法活动管理上下工夫

针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执法不规范、执法不文明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深入查摆、深刻剖析、坚决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规范执法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不规范问题的发生。确保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工作中,既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法律威严,又能依法保障人民权利;既能严格依法办案、依法管理,又能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