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学习刘金国心得体会[模版]
学习刘金国心得体会
一连几遍聆听了感动中国英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感人事迹,掩卷回味,不禁感慨万分。作为公安战线的一名基层指挥员,我为全国公安战线能够涌现出这位杰出的感动中国英雄而骄傲,同时又我自己能够成为这个英雄的团队一员而感到自豪。刘金国是全国公安战线有史以来的感动中国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敬业精神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救火第一线,还是在震耳欲聋的抗震最前沿;不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打击刑事犯罪的各个战场,还是在“清网行动”的各个角落,刘金国同志始终是舍生忘死,以一名普通一兵的身影顽强拼搏,披肝沥胆,彰显了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和超人的指挥才能。在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刘金国同志一贯从严要求自己,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处处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他坚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把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为工作的指路明灯,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刘金国同志把党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30多年来,无论工作岗位、环境、职位如何变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始终没有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始终没有变。他严于律己、恪守原则,从不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他不仅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还严格要求“身边人”、“家里人”,真正做到了“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各级公安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像刘金国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心为公,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人民警察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公安分局局长,学习刘金国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应该首先学习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要学习他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魄;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为此,我将以刘金国同志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为榜样,兢兢业业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带好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环境,全力构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人民公仆为人民、无私无畏为奉献、恪尽职守的情怀高、作风品质树优良”。学习了刘金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油库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第一时间带领有关专家赶赴现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有效控制火势蔓延。面对火线长达数千米、随时可能发生连锁爆炸的复杂危险环境,他临危不惧、从容镇定,连续在火场最前沿沉着指挥7个小时,始终与广大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并肩战斗在一线,直至将大火成功扑灭,为打赢这场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但是全国公安战线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更是他作为一名在公安战线上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同志最直接、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忠于职守、忠诚于党和人民、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一生都献身于公安事业,无私无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不顾个人安危仍然恪尽职守的优良作风。我们都将以英雄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激励自己,转化为直接而巨大的工作动力,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公安消防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祖国繁荣,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刘金国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门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刘金国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刘金国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踏实工作,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看了刘金国部长的事迹,我感受到的是一股浩然正气,体会到的是浓浓的赤子情怀。无论是像刘部长那样廉洁勤政、为民务实的先进事迹,还是清廉自守、为民劳绩的历史典故,都能触发我灵魂深处的思想和感情,从而起到涵养品性、修炼德行这样一种潜移默化之功。这种养性修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改造思想、加强素养、净化灵魂,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刘部长的先进事例有很好的学习性和借鉴性。
一是、部长那样勇于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作为一名消防部队的党员干部,能否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使我们党的事业成功与失败,领导干部本人荣辱沉浮的关键。作为基层“一把手“,更要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把上级党组织交给自己行使的权利置于党组织和全体官兵的监督之中。二是、要向刘部长那样常怀一颗律己之心。有很多党员干部都有相似的腐败经历: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慎之又慎,拒腐之弦绷得很紧,可时间一长,面对腐败、腐蚀,警惕性、敏感性慢慢降低,鉴别力、自控力弱化,最后出现“拒腐疲劳”而触犯了党纪国法。因此,常怀一颗律己之心,使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必备要素。
三是、要向刘部长那样坚持守纪。因为守纪,就不必从内心深处试试警惧着法纪的惩处,无需承受着道德的审判,更不必非常小心的防范着或明或暗、或正义或不正义的打击。因为守纪,你不会受到那些不可告人的牵连和羁绊。因为守纪,你不会因为内心的畏惧和言行的猥琐而招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不该患生的疾病。正所谓“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神不惊。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刘金国精神感动了中国,温暖了民心,凝聚了警心,更时刻激励广大公安消防官兵奋勇前行,必须大力学习弘扬。作为消防部队政工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我认为,弘扬刘金国精神,要紧密结合政治工作实际,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化感动、心动为行动。弘扬刘金国精神,要以开展争当“刘金国式”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为切入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消防部队党组织要紧紧抓住刘金国的先进事迹和主要精神,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授课等方式,组织官兵深入学习领会其事迹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全体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争当“刘金国式”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并结合纪念建党91周年,评选表彰一批“刘金国式”优秀共产党员,影响带动官兵在为民服务中创先进,在转变作风中争优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
我聆听了感动中国英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感人事迹,不禁感慨万分。刘金国是全国公安战线有史以来的感动中国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敬业精神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救火第一线,还是在震耳欲聋的抗震最前沿;不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打击刑事犯罪的各个战场,还是在“清网行动”的各个角落,刘金国同志始终是舍生忘死,以一名普通一兵的身影顽强拼搏,披肝沥胆,彰显了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和超人的指挥才能。在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刘金国同志一贯从严要求自己,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处处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他坚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把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为工作的指路明灯,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刘金国同志把党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30多年来,无论工作岗位、环境、职位如何变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始终没有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始终没有变。他严于律己、恪守原则,从不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他不仅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还严格要求“身边人”、“家里人”,真正做到了“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刘金国同志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英勇无畏的英雄气魄,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为此,我将以刘金国同志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为榜样,兢兢业业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