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民政会议总结讲话

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河南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开得很好。我受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委托,作会议的总结。

河南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第十二次民政会议和省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了我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了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部署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省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出席会议,李成玉省长作了重要指示,刘新民副省长作了工作报告。省政府充分肯定了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抓好民政工作队伍和制度建设,创造性地做好社会救助等各项民政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建设和谐中原、促进中原崛起做出应有贡献。这对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8个单位作的典型发言和18个单位的书面交流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省民政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做好今后的民政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会议还表彰了80个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119名先进工作者,在全省民政系统树立了一批新的典型。

与会代表围绕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认真讨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确定民政工作在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宏伟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会议;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动员广大民政工作者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重要会议,必将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要求全党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到突出的位置,特别指出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省委徐光春书记强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把今年作为“改善民生之年”。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就是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完成我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提出的任务,实现会议确定的目标,对于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有很多工作要做。各省辖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一要抓住主题。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建设和谐中原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贡献。对此,李成玉省长、刘新民副省长在讲话中都作了阐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贡献力量上来,统一到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二要突出“为民”。民政工作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的工作。把“为民”作为第一要事,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勤政务实作为第一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把民政工作落实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三要推进改革。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这是解决民政工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长效之举。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改革上做文章,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使民政工作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四要完善机制。民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和社会多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对民政事业的主导、投入和监管职能,形成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合力。五要解决问题。完成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在工作的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综合大家讨论的情况,当前尤其要重视解决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加大民政经费投入问题。下面,我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讲话精神,着重就这两个问题讲点情况和意见:

一、关于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问题

为确保我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必须建立一支与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民政工作队伍。在民政事业发展的各项支撑条件中,工作队伍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与此相适应,民政工作项目有了较大的拓展。一是工作项目增加。2003年以来,新增了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艾滋病致孤致贫人员救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维护复退军人稳定等工作项目。二是服务对象大幅度增加。以社会救助对象为例,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58万多人增加到135万多人,农村五保对象由20*年的23万多人增加到近4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由20*年的15万多人增加到200多万人。再比如,我省民间组织由20*年8000多个发展到15000多个,仅4年,管理服务对象就增加近1倍。三是管理的经费有较大增长。全省民政事业费支出由20*年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亿元,4年增长1.67倍,其中社会救助经费支出由20*年的5.54亿元增加到21亿多元,抚恤经费支出由20*年的4.6亿元增加到11亿多元。

工作项目、服务对象、经费支出的增加,与之相应的民政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这在乡镇表现得更为突出。据调查统计,一个人口中等的乡镇,每年完成各项民政工作任务,需1960个工作日,至少需要5个人满负荷工作。而全省的现实情况是平均一个乡镇不足2名民政工作人员,有些乡镇只有1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政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增强,民政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还会有新的拓展。比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当前初步建起了制度框架,救助项目还会有新的拓展,救助人数也会增加。就拿城乡医疗救助来说,这项工作只是开了个头,真正有效的医疗救助制度并未建起来,筹集的救助金还很少,救助的人数更少。老龄工作任务也将加大。2005年底,全省有老年人口1122万人,年均增长3%,到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273万人。再比如社会福利工作,当前实行的是补缺型福利制度,政府只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中的“三无”人员提供低水平的福利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政工作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要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服务对象将由特定人员扩大为向社会公众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以提高全社会的公共福利水平。各类社会组织会继续大幅度增加,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的任务会更重。民政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拓展,更需要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

因此,无论从和谐中原建设的现实需要,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都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要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筹集更多的福利资金。近年来,我省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福利彩票销售量由20*年的6.9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7.8亿元,年均增长26.73%,但增幅仍低于同期全国4.33个百分点,全国人均购票38.63元,而我省为18.94元,说明我省福利彩票销售的市场潜力还很大,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各级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把发行福利彩票作为筹集民政经费的重要渠道,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加大福利彩票宗旨和公益性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福利彩票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和支持福利彩票事业,不断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为民政事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

四要认真做好社会互助工作。互助互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和谐中原的新形势下,要采取积极措施,使其发扬光大。各地要加强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建设,大力兴办“慈善超市”、“爱心超市”,健全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要深入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通过广泛的互助互济,筹集更多的款物发展民政事业。

同志们,民政工作事关和谐中原建设,事关中原崛起,事关人民福祉。第十六次民政会议的召开,必将大大推进我省民政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落实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为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