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
实践与思考作者:袁潮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各地警务改革的时代潮流,特别是在“三项”建设和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下,发展更为迅速,覆盖领域更为广泛。所谓公安信息化,是指公安机关推动的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和公安工作有机融合的变革,是对现有警务模式进行再造的一项系统工程。公安信息化建设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体系,不仅包括软硬件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而且包括警务运作内部信息和各类相关社会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整合、运用等整个过程,还包括信息化理念的广泛树立、信息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信息化机制的科学建立、信息化优势的突出显现等诸多要点。
一、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动适应。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信息化建设理所当然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内容既包括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
1用,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也包括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私务等的普及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形成,还包括打造健康的数字文化,实现科技、网络与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等等。在此意义上,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公安机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公安机关建设现代警务机制,节约警力成本,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警力素质,改变传统社会“户籍管控”模式,建立更为“和谐”的“信息控制”模式的根本途径。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进公安信息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
(二)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公安实战能力的必然选择。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公安实战服务,即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和“重点防范”,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安工作运行形式,将公安人力资源加以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这是公安机关应对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一是警力方面,通过实现技术代警(用技术手段解放警力)、集约用警(将警力聚焦于解决各类信息所反映出的最突出治安问题)和合成用警(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跨单位、跨部门联动),可以有效缓解公安机关警力的紧张局面。二是工作效率方面,通过网上进行文件、材料和各类信息的流转、传递、共享和查
2询,可以直接节约人财物耗损与各项业务工作时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工作质量方面,通过用技术手段、软件设计来落实制度、规定,既有利于促进民警在具体业务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规定、措施,又有利于促进公安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形成。四是实战成效方面,通过海量信息存储和实时研析,以及实践“网上办案、排摸、串并、查证、定位、追踪”等新战法,使情报信息最大化地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深度挖掘,更好地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三)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强化新时期公安队伍管理的重要举措。受“信息”这一浓烈时代特征的影响,新世纪、新时代下的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信息等技术无孔不入地渗进学习、工作、生活领域,这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公安队伍管理中充分借鉴和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去适应时代的需求。管理学的信息流通学说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流通和信息结构变化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人员差异扩大、思想更趋多元的队伍状况,队伍信息的全面掌控和及时干预,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公安队伍管理的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基于网络时代新概念、新思维下的新的队伍管理模式的探索方向,可以彻底改变公安传统队伍管理方式,突破学校教学、集中授课、专题培训
3等传统固有的教育培训形式,使正规化建设、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载体,为适应新形势下民警24小时倒班工作制创造了开放化、实时化、便捷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一直本着“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要效率”的理念,加大投入,精心规划,相互学习,积极借鉴,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方面均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三项建设”工作中,全力促进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和信息工作的基础化,有效提升了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但不可否认,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原有警务工作模式、队伍素质等因素影响,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一)就建设和应用而言。信息化建设的愿望十分迫切,但信息化在基层应用的意识和环节还较欠缺,统
一、完善、系统的流程和应用的制度体系亟待健全,建设成果在实战应用上的成效还不显著。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来逐渐完成对传统管理制度、勤务模式和方式方法的再造。
(二)就整体和局部而言。从全国来说,“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建设正在启动,但各地建设的水平不一,制约了信息共享的效果;就基层实践来说,个别单位或一些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效应
4还未形成。
(三)就当前和长远而言。建设意识较强,长远打算却较为欠缺。这一方面与我们的知识局限、前瞻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在长远建设规划上的意识不够。这样直接带来的问题是,虽然信息系统不少,积累的警务信息也很多,但在实战功能上反映还不够,个别系统的运行和模块开发不是立足于服务实战,在功能上更多为了方便部门“考核”,导致多头输入、警力浪费。
(四)就质量和数量而言。情报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情报信息工作的群众优势和秘密力量建设均需进一步强化,情报的信息化与信息的情报化“双向”转化水平都有待提升。特别是社会信息利用机制没有形成,对银行金融、房产交易、中介服务、各类保险、交通运输等可以积累大规模信息资料的领域,如何开发、利用相关信息尚缺乏措施、制度,对“社会人”的“衣、食、住、行、乐、销”等流动环节的控制力度还不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实有人口管理方面,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人口、房屋信息的共享交流,并在人口流动中抓住“房屋”这一“不动”因素,建立“人-房”关联,再辅以居住证件配套管理,达到“查人知房、查房知人”的目标。在治安管理方面,要有效整合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出入境等方面治安管理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在交通管理方面,要实时监控城市动态交通流量变化,根据需要增置交通流量提示牌,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线路,提高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在消防管理方面,要建立对各类火灾、隐患的联动、跟踪、监测、排查的消防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在便民服务方面,要办好公安门户网站、开设社区论坛或“电子警民联系箱”、进行网上户口迁移、发布治安预警手机短信和防范提示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为民服务。
(五)强化信息化建设保障。一是人力资源保障。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要通过开设各层次“网络基础培训班”、内部人才调整、开通“网络学校”、进行“网上中文输入测试”等措施,“自上而下”地建立一支专门从事警务信息工作的专业型人才队伍与具备高度信息意识和素质的复合型民警队伍,努力打造信息化警队。二是财力物力保障。
12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同时可以尝试通过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来予以深化拓展。三是政策法律保障。比如图像监控与隐私权问题、社会信息的调取利用问题等,需要政策、法律给予公安机关强有力的支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动态社会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