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中消防问题调研报告|城中村的问题
城中村中消防问题调研报告
——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杨晓丽刘秀芳吴诗敏梁永汉邓永乐
摘要。“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这里聚集着大量村民、流动人口众多,这种特殊的社会状态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其存在一系列问题以及隐患,严重影响当地村民以及常住人口的生存状况,经济发展。其中,城中村的消防问题尤为突出,频繁发生的火灾事故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消防安全呼声不断。本次调研将以调查问卷和采访相关人士的方法,深入城中村当地,主要从当地建筑情况,建筑物用途,消防硬件设施,消防通道以及当地人员的消防意识进行了解,调查问题的成因,调查队员深入城中村当地环境调查消防设备分布,并利用所得数据客观分析问题,一部分得出是建筑物过度密集,电线线路复杂错乱,人员消防意识淡薄等是消防问题的根源,另一部分得出城中村消防安全设备足够完善,定期作消防宣传,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城中村火灾发生次数逐渐减少。在本调研的最后更向相关部门提出适当的建议,从健全消防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当地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适当在城中村里加强消防和保险的合作,并定期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工作和落实消防整改措施等,务求使得严峻的形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改善当地人民生存生活环境。
关键词:广州城中村消防安全建议
一、导言
(一)研究意义
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社会安全、消防方面来看,城中村的发展严得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影响城市的进一步腾飞。而消防安全作为整个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中村”火灾是广州市当前火灾的主要类型,频频发生的“城中村”火灾伤亡事故,表明广州市“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刻不容缓,据统计,广州市“城中村”共有130多个,村内居住人口约120万人,建筑密集拥挤,消防设施缺乏,消防隐患严重,抗御火灾整体能力薄弱,2008年广州市发生火灾1211起,其中发生在城中村内各类场所火灾451起,城中村发生的火灾数量占全市已发火灾总量的40%以上。接连不断的“城中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安全和稳定。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对城中村的消防方面进行调研,从实际情况入手,找出火灾频发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让人们在更安全、和谐的环境生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本次调研初期,小组成员先进行相关文献搜索,了解以往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讯,再次确定本次调研的重点,使得我们的调研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减少做相同的工作,尽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
2.观察法
本小组成员到广州市海珠区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当地的地理位置、留意当地建筑的使用情况,通道楼宽等设置、消防设备、消防通道情况、村内电线设置布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减少调研所得结果的主观性;
3.问卷法
本小组在上冲村各个路段向路人和店铺店员派发调查问卷并回收分析。派发问卷时注意调查对象尽量覆盖各种职业范围和各个年龄层段,而且尽量引渡填写问卷时要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确保本次调研的真实性;
4.访谈法
我们还预约了上冲村的几位居民及村委领导进行面对面访谈,他们在上冲村长大,深谙上涌村近年来的变化。从访谈当中可以了解到上涌村比较真实具体的情况,了解村民的心底愿望。访谈部分会穿插在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提高本次调研的效率。
(三)调研过程
截至2003年底,“城中村”常住户籍人口30多万,加上外来暂住人口,人口规模超过100万。广州市区有139个“城中村”,分布在5个老城区,即天河区(28个)、海珠区(20个)、白云区(58个)、芳村区(17个)、黄埔区(16个)。
本调研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深入调查并分析“城中村”存在的相关消防问题。
调研时间为2011年8月到11月,其中实地调研时间10月1日到31日。调研小组成员实地走访了广州市海珠区城中村,派发问卷,进行访谈,进行实地观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四)抽样情况
在问卷调查当中我们派发了27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回收,回收率达100%。其中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为111:159,;有25.56%为城中村的村民,74.44%为村外的居民,符合城中村居住人口结构比例。
8.89%的调查对象在18岁以下,48.89%在18岁-25岁之间,
36.67%在26-45岁之间,
5.56%在46岁以上,也就是抽样对象以青年和中年为主。
(五)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主要查阅近十年关于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文献期刊,这些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所能看到的文献来看,以经济活跃的“珠三角”地区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的著名的城市如北京、杭州、西安、石家庄等相关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研究成果较多,并且随着改造的深入有专门的侧重研究,如罗永龙、白凤杰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探究》,管福深的《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探讨》,杜冰的《如何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建设》等。
在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研究上,文献主要集中在针对具体城中村火宅原因的研究上,极少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很难进行推广应用。对城中村问题有些专门侧重的研究,但深入探讨研究显得缺乏。
在相关的研究中,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非常重要的考虑,一些涉及社会和谐问题的解决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之前的研究对于在城中村租住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的影响以及重要性考虑不足,以致给有些城中村改造带来很多
城市发展的隐患。
二、城中村相关介绍
(一)什么是城中村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城市高速发展,并且其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目前,对城中村的概念,还存在种种不一致的认识。有的认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原农村区域形成的杂乱无序的建筑群落;有的认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有的认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等等。这些都只是概括了城中村的其中一个方面,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城中村。其实,“城中村”不仅是一种房屋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城中村存在的根源是城市化没有瓦解原农村社区的居住结构和社会结构。只要原居住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瓦解,城中村就仍然可能是城中村。
(二)目前城中村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握手楼成了城中村的标志,电线乱拉乱扯成了一道“光景”。虽然暂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其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比较著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中村问题更加是较为突出。
具体来说,城中村带来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绝对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
1)人口杂乱,“城中村”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其中以流动人口为主,这些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治安形势严峻,还有不正之风盛行,这里成了制假售假、偷漏税,无证经营人员聚集的良好场所,这对正常的市场和产经营秩序冲击严重;
2)城市规划滞后,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风景独特。由于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违法违章搭建,使得村民居住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3)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太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街巷狭窄、拥挤,乱倒垃圾等脏乱等现象突出,存在严重消防隐患;
4)土地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卖,管理混乱等,而且违章建筑相对集中,住宅多以独家独户的传统家庭模式建筑而成,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调查发现
(一)城中村火灾事故原因
图1城中村火灾事故原因统计
对于火灾事故的原因,根据村中历史可以得知,火灾主要都是由于电线短路和用电用火不当导致,近几年来,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电线短路,工厂结构混乱以及人员防火意识不好。电线短路还是主要原因,而电线短路又可以由于电线混乱、电线老化等。
根据实地到广州市海珠区上冲村做问卷调查得知,人们认为人员消防意识薄弱为主要的火灾原因,约占总体的38%,而建筑过度密集与工厂“三合一”同约为30%。在城中村居民意识中,火灾的原因是居民的消防意识和居住环境。城中村居民大多以外来人员为主,占总体70%左右,外来务工者都没有良好的火灾知识水平,火灾的防范意识,往往容易因某种失误导致火灾。再者城中村普遍存在
有建筑过度密集,称为“握手楼”,“握手楼”就是建筑间距十分小,两栋楼房里的人可以通过窗握手,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楼与楼之间狭窄,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二)城中村火灾事故地点
村中没有固定的事故发生地点,根据村历史看,火灾发生分布广泛。不存在集中发生火灾的地点。但是发生的场所相对集中,主要是非居住的房屋,包括档口和作坊类、娱乐场所、“三合一”工厂等。
(三)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率及财产损失
在该村的历史中,火灾发生后,很少有人死亡,而受伤人数也不多。城中村自整改以来很少发生大型以上的火灾,火灾事故率控制在可控范围里面,每年都会有相应的演练和知识普及,已达到村中居民在火灾预警、火灾抢险中有足够的知识应对。村中居民有集体意识,居委会时常给居民做海报、小册子宣传,而且村中的消防水泵分布密集,每次火灾发生都能够及时得到抑制,故伤亡率往往十分低。
(四)城中村火灾事故隐患
1.建筑使用功能
正常的建筑若作为居住房,火灾发生是相当少的,而工厂“三合一”存在不少消防安全隐患。工厂“三合一”是结合工厂生产、居住以及伙食与一体,一旦火灾发生,会导致整个楼层面火势的蔓延。对于建筑使用功能安全分析,单一的居住、单一的工厂是比较少发生火灾的,一旦复合使用的话,安全性就会大大减少。
2.防火间距
该村的大体的消防防火间距基本合理,达到每个工厂都有消防设施,而且在街道外面,都合理的分布了一定量的消防水泵,一旦出现火灾险情,都能够及时使用上述工具进行抢救。
以下是利用百度地图为基本面的该村平面图,黑色点就是消防水泵的分布,根据队员实地考察,消防水泵都有相当好的防护措施,以免被损坏,而且消防水泵可以看出有经常维护的痕迹。根据在该村的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3个消防水泵在街道里,有些消防水泵在室内的就不能考察。该村的消防水泵充足,而且有较好的维护。
图2消防水泵分布情况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城中村”的村民住宅楼发展速度更快,新建楼房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单位追求利益,乱搭乱建的现象十分严重,防火间距无法达到国家规范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受访者当中有31.11%认为火灾事故是由建筑密集引起的,可见城中村的防火间距问题不容忽视。
3.城中村消防车道
图3消防车道分布情况
如图,黑色粗条纹表示,普通消防车能够进出的车道,而黑色细条纹表示普通消防车不能进出的车道,需要消防员进出。
图4消防车道畅通情况
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有序、正确管理,“城中村”内违法占用消防车道开展经营、在消防车道设置水泥墩障碍等现象随处可见,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消防车道无法达到国家规范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车无法到达现场开展灭火救援。在上冲村的采访当中,
35.56%的受访者认为当地几乎没有所谓的消
防通道,46.67%的受访者说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偶尔会被占用,只有17.78%的受访者感觉当地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畅通无阻根据问卷统计我们可以看到,有47%的受访者认为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偶尔会被占用,存在隐患。说明城中村村道能够让消防车进出,但是偶尔会出现其他车辆、货物占到等现象,出现堵塞过道,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通道畅通的宣传是很有必要。
4.城中村电器系统
村中电线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导致现在线路错乱复杂,确实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按照以往记录,村里发生火灾大多是由于电线短路等电路问题导致。现在仍然随处可见电气线路缺乏金属管、阻燃塑料管保护,且布置凌乱、裸露在外。
图5居民的电器安全使用意识
在调查电器使用情况时,我们根据“是否注意少用大功率电器、不在同一个排插上使用过多电器等”这一问题得到以下结果:大约73%的受访者注意用电安全,经常或者总是注意用电安全的人数占20%,偶尔注意者比例最大,约为54%,但是有27%的受访者没有注意到用电安全,说明有四分之一没有关注用电不当引起火灾的严重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c、建筑过度密集d、工厂“三合一”
e、电线网络混乱f、其他_____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