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平安工地”创建主要做法和经验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我县通过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体系,结合养护质量评定标准、技术性规范标准等行政管理规章,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深入调查,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对全县农村公路开展专项调查,对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公路等级、里程、车流量核查,然后规则编号、规划示意图的绘制,将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行文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列入正常养护。

(三)改革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将公路日常养护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计量支付和合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每年根据养护定额对养护生产任务及经费进行分解,并签订合同实行承包,每月对养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计量支付,在管理养护上一律实行竞争承包方式,采用个人承包或分段包干的形式,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指标,即调动了公路沿线群众养路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收入。

(四)群专结合,构建乡镇养护新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我县在各乡(镇)成立了以副乡(镇)长任所长,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所,实现了“乡乡建起管理所,村村都有管理员”,聘用公路沿线农民参与公路养护,认真做好本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同时,协调管理本乡镇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了克服农民养路工专业技术不强的弊端,我县采取“农民工日常养护、技术员随时指导、专业化全程跟踪”的办法,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农民养路工上路,手把手地教方法、讲技术、传经验,对所养公路的路线名称、里程长度、技术状况、养护经费、公路管理所及人员情况进行讲解,使农民群众知道哪些路属于专业养护、哪些路要尽养护义务。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爱路护路、人人有责。在县、乡、村道路点多面广的困难面前,对于巡查不到位的线路,大队都与客运司机有联系,如出现问题,司机将及时与大队联系。

3、上路巡查的路政人员必须身着制服、穿反光背心、佩戴执法证、以40km/小时的时速前进并开启警灯,有效的对公路红线控制区内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力

4、我们经常与保山路政支队施甸大队在发生重要或复杂案情时形成联动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