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二)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转载请注明

我国旅游开发有两种初始动机,一是进行初级建设,包装后倒卖,拆卖旅游资源;二是想和国家某个民生大项目捆绑,以城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再通过旅游业的繁荣来推进城镇化进程。无所谓较坏或较好的动机,前者相当于由一级开发商去承担探索利益点的咨询兼创投工作,后者则可以借助企业的专业优势,在改变地区面貌的同时,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宜昌在解放前后多个发展阶段融合上述两种模式,堪称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的双料样板儿。2400历史旅游圣地开发艰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峡是第一个大规模人口迁徙,整体规划,国家投资,全部推倒重建的旅游

景区,但它有两个项目启动条件别的地方很难满足,一是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清末至今百余年旅游开发和运营的经验,以及人气的储备。二是旅游开发并不是宜昌改造的主要动机,它的核心利益是全部机组建成后每年几百上千亿的发电产值,它能“照亮半个中国”,搞旅游业是宜昌得到的附带利益,它因“两坝一峡”成为三峡工程和自然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投入却很少,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是集合了全国各地的顶级专家义务给它白干的,专家们还要满心欢喜地感激政府能给了这么光荣的参与机会

宜昌项目给行业的启示是,不要在旅游卖点的设计,组织,改造初期就先计算经济和社会成本,否则小到涩谷,大到三峡都一定是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承担不起的天文数字。开发商必须先找到各方参与进来的利益点,尤其是既得利益群体在开发中获得利益,你才有机会廉价甚至免费实用合同方,政府,第三方的资源。关于宜昌旅游综合体和西单王府井项目的深入研究,如项目选择,利益点挖掘,利益群体的权衡,与原始经济单位的博弈等课题,请参考方圆水木的相关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