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滩村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材料
龙洞乡大元村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
工作总结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十分注重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并根据上级有关创建活动的安排,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了我村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现将我村开展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工作情况向法建办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川北,距县城103公里,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53户,560人,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主要以海沃特猕猴桃、毛兔为支柱产业。
今年,我地在推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深入宣传发动,采取相应措施,使创建活动扎实有序地进行,达到年初确定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要求。通过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本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重新修改《村委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依法建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落实了上级关于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具体要求。
二、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村上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日常工作抓好落实。为避免创建工作“走过场”,我们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列入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内容中,经常组织人员到各户了解开展情况,督促他们抓好落实。三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经验借鉴。虚心向兄弟村学习,并经常向乡党委政府领导请示,要求他们来村实地指导。对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较好的户,及时予以表彰和推
广。切实加强了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理顺关系。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治保调解组织、村经济合作社的建设,调整充实力量,健全工作制度。村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党支部、村委会开展创建工作。
(二)强化创建措施,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突出一个重点。我们把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法律素质,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作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重点,在村上建立了普法教育网络,有了电教设施设备。做到了有一个法律服务所、一个法制宣传栏、配备一套法律图书和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建立了村两委干部每季度至少二次、党员和村民组长每季度一次的集中学法制度;还在各户开展了争创“知法守法示范户”活动、向村民发放了《农村法律读本》、《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一年多来,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土地承包法》、新《婚姻法》、农村《税收法规知识》等法律法规,使“作出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逐步成为村干部和普法骨干的自觉行动。二是构建一个平台。我们以完善“两公开四民主”为创建工作的平台,遵循“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原则,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第一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修订完善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第二是建立健全了民主监督小组,充实完善村民议事、财务管理、民主理财、审计监督、定期评议等规章制度。并设立村务公开栏,坚持每季度公开村务、财务、接受村民监督。第三是建立健全了村民委员会向村民和村民代表会议每年一次报告工作制度、村民评议“两委会”成员制度。第四是坚持对村规划、土地管理、房屋拆迁、社会治安、老人赡养,灾后重建规划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利益和公共生活等重大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村级各项事业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依法治村规划、议事决策规划。建立了村民大会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等制度。一个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在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农民群众的期望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比,与先进村的实践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创建工作认识上有偏差。个别村组干部普遍认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是软指标,慢工作,出力大,见效慢,往往借口工作忙,大事多,不愿意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二是在行动上缺乏力度。存在着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民主监督工作不能真正落实。三是部分村级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起不到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一些农民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搞不清楚,往往只强调权利而不能严格履行义务。对于参政议政只从个人利益考虑而不能从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着想。我们将以这次创建活动为契机,思路再完善,目标再调高,责任再加码,领导再加强,全面提高依法治村水平,推进村级规范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更强的基础,增添更大的动力。
二oo八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