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这次载入史册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并提出了“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政治要求,直击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焦点,不仅引领过去,更指引当下、指引未来,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位置来抓,以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气象谱写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下面,围绕此次中心组研讨发言主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二,要一刻不停强化党纪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经过十多年的惩治震慑、惩恶扬善,敬畏党纪国法,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但是正风肃纪远没有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干部中的问题、落马官员的名字,时不时见诸通报和媒体。江苏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首提地,更要认清形势,像抓高质量发展那样,以走在前列的要求锻造走在前列严守党纪国法的干部队伍。始终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10年不够就20年,20年不够就30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民风。”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也必然从强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化。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是审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释放出一以贯之地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不能存侥幸心理,有过关心态。九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提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方针时指出:“从严治党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各方面,要通过持续努力,使那些‘何必当真’的观念、‘得过且过’的想法、‘干一下得了’的心态得到切实扭转和纠正。”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坚决摒弃权宜之计、一时之举的思想,坚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坚决防止转变风向、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次数之多,指出要防范和纠治的问题之细,有目共睹,前所未有,令人感慨赞叹。这是一个大党核心对干部的爱,没有比这种爱更能表达对万千共产党人的呵护。要教育引导干部牢记嘱托、知恩修身,把严而又严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作一种习惯来培植,一种修养来培育,同时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人和事,既用好时刻防范、露头就打、从严从重查处的霹雳手段,又进行干部经常性教育、精准教育,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以锲而不舍的韧劲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干部涵养浩然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积极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形成大气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的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小气候存在于把每一名干部管理监督好之上,存在于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之上。要常态化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地正风肃纪,让每个干部都生活在纪律这把管党治党的“戒尺”之下,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总书记曾谈到自己时说:“我这个‘婆婆嘴’也经常念廉洁‘经’,发现问题坚决指出批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有张“婆婆嘴”,常念廉洁“经”,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经常地向单位向身边广而告之,引导干部学纪、明纪、守纪,人人都成为党纪党规的明白人,大家互相影响,个个都做遵规守纪的认真人。切实突出监督约束“关键少数”。这是廉政建设的焦点难点。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干部,迟早会摔跌滑倒。干部失去监督,于组织和个人都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化解有的领导干部对手中的权力,不愿接受监督,刻意规避,干扰甚至对抗监督的问题;要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等老问题。“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要综合用好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巡视巡察渠道与手段,健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等,把“关键少数”的行为管理起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要岗位的管理监督,着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切实以“关键少数”的一身正气、良好形象给党和政府增光加分。

第三,要始终不渝强化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提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时指出一个问题,即为官不为,担当精神缺乏,强调要促使干部解放思想,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初衷。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鲜明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是要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提振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以“干部敢为”的精神强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四敢”中,“干部敢为”是决定性因素。要全面营造“干部敢为”的浓厚氛围,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综合效应。围绕“四敢”特别是“干部敢为”,**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十四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要求,坚持“引导”和“纠治”齐发力,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干部敢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以鲜明的导向激励干部敢为;坚持“头雁效应”和“雁阵格局”相促进,以整体合力推进干部敢为。这“三个坚持”,致力于破解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明确了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开拓奋进失误,领导干部示范带头,满腔热情引导干部担当尽职等,必须落之于地,取信于全体干部。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群,影响很多年。任何干部都有思个人发展,想职级进步的自由和权力。显然能不能尽职、想不想担当的背后有利益的驱动。要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多用用好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多用用好那些勇于负责、敢于担责、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的干部,多用用好那些知责负重、苦干实干、开拓奋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有宽肩膀、硬肩膀的干部。而对那些患得患失、消极避事,光动口不动手,表态快落实慢的干部,对那些明哲保身、爱惜羽毛、无所用心、尸位素餐的干部,对那些“躺平”不愿做事,“闭眼”不敢扛事,装样子、混日子的“官油子”,动真较真,实施必要的组织处理,进一步形成鲜明的敢担当、善作为者上,不担当、无作为者让的氛围,激励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综合考核的力量感召担当。坚持把干部考核作为做好干部工作,识别评价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好干部考核条例,同时注重用好每年的优秀公务员考评、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形成拟使用干部,特别是提拔重用的干部也是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明导向,加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表现在干部考评使用中的权重。强化综合考评和评议结果运用,解决党员评议结果与选拔使用干部“两张皮”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干与不干、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强化担当精神,既在后面用鞭子“抽”,还在前面举旗子“引”。高质量落实党内表彰条例,做好平时奖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及时表彰宣传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树立可感可触、可学可比的标杆,不断形成激浊扬清、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和制度约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