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2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样例5]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三项制度保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课的内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课还安排了有关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教学难点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思考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必须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

(1)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2)《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保障民族地区各项权利的基本法律。认真贯彻《民1

族区域自治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

1.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理解:

(1)民族自治地方都设置在哪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省一级)、自治州(设区的市级)、自治县(旗)(县一级)三级。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2)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中央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3)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的地位有双重性。它的职权具有双重性,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核心内容:自治权

(1)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是有法律保障的。其内容是广泛而真实的。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7页相关链接,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原因(为什么)(1)地位(2)必然性(3)优越性

四、教学总结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