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创建温馨家园范文
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创建温馨家园
——袁集小学申报市模范教职工之家迹材料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地处淮阴区城乡结合部西城郊,淮三路北侧,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农村中心小学。
学校环境优美,郁郁葱葱,花香四季,绿化率达40%以上,为淮安市绿色学校。校园占地约19亩,建筑面积8431平方米。在职员工98人,工会会员98人,入会率100%。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结构合理的教工团队。
学校工会在区教育工会、学校党支部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学习型、民主型的优秀“教工之家”为特色,持续深入地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富有成效的建家活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做出努力,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合力齐抓共管,建好“教工之家”
首先,党政重视,齐抓共管。党支部、校长室一班人历来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工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一同部署,很多重要工作的安排、重大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党支部和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在领导的亲自参与下进行的,这充分显示了党政工齐抓共管建家工作的合力。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和茶话会,倾听教职工意见,吸纳教职工对建家工作的建议,通过各种双向互动的方式,达到领导重视、职工关心的良好创建效果。
其次,健全组织,落实责任。通过提名推荐、投票选举,选出德才兼备,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志进入工会委员会。为保证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创建“先进教工之家”领导小组,
形成党组织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建家工作格局。
第三,物质保障。学校虽财力困难,但每年仍拨出一定的经费,对教工活动室的建设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添置了相当数量的软硬件资料及设施,以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如今“教工之家”活动室、图书室,布置大方、资料完整、设备齐全、场所优雅,已成为广大教职工学习、生活娱乐的良好场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工之家”,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品牌形象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师德高、业务强的师资队伍是工会组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工会组织积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加强理论学习,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指导思想,铸造崇高师魂。培养教师良好的向学心态和人文精神,通过经常化、制度化地组织教职工学习《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道德素质。
2.铸就崇高师德师魂。邀请社会演讲家袁维儒学为全体教师作《师德教育》讲座,帮助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树立远大志向,争做“六有”好教师。围绕“争创爱生模范创造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爱在淮阴,幸福人生”征文、“观看感动中国十大模范”、“学习张彩霞老师先进事迹”等活动,组织开展师德大讨论,用教师的师爱现身诠释师德的内涵,用感人至深的优秀事迹、动人的故事影响和打动每一位教师。
3.举行师德公开承诺。校长、教师向社会公开承诺,签订师德承诺书,举行师德承诺签名活动,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设立家长咨询台,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工作、“五严”规定执行、班主任工作、教育收费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广泛接受
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4.实施“青蓝工程”。完善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推行“捆绑式师徒结对”制度,指导教师以扎实精湛的教学功底,主动耐心做好示范,促使年轻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增加教学底蕴。每学期都要同时参加教研活动,每年确定一个目标,要求师徒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活动,教工的素质普遍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我们将以创建市“先进教工之家”为契机,进一步团结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活动,以更加高昂的姿态,坚忍不拔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为教职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我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创建团结、民主、文明、温馨的”教工之家”而奋斗。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小学
20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