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伟创建三甲体会

努力创建三甲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嘉兴市中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实践最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体党员干部面临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生局的部署和要求过程中,我们领悟到: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与医院打造“现代化三甲医院”的发展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以及中西医并重的“中医有特色、西医也一流”办院宗旨不谋而合。在第

一、二阶段理论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查找突出问题、民主恳谈等环节中,我们边学边查,围绕一个“实”字,牢牢把握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查找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以下分析检查报告: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共识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医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领导关于学习实践活动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当前形势和医院实际,把重点放在新医改实施方案和陆续出台的配套文件上,通过自学、讨论、考察、讲座等多形式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普遍有新的深化提高,思想观念有新的转变,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发展形成了以下共识。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的改革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才能“行动同步、事业同干”。六年多的实践中,医院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定信心,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把创造力凝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医院从一个250张床位、年业务量3800万元的二级甲等中医院发展成为600张床位、年门诊60万人次、住院2万人次、年业务量1.64亿的三乙医院;二年一个台阶相继取得区级、市级、省级文明单位;成为大学附属医院、省级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和国家级重点建设中医院„„无论是医院改革建设的实践还是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理论都要求我们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现阶段打造“现代化三甲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上来,增强贯彻落实医院创新发展思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必须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根本,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这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要求。医院近年来倡导“传播健康、传播爱”的人文精神,为缓解周边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了积极探索:眼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学科、专科脱颖而出;介入、微创、危重病抢救技术迅速提高,功能日趋完善;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名中医队伍不断扩大;优质服务品牌渐入人心;在制度管理和文化引导的双驱动下,临床医生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药占比、门诊和住院人次费用以及单病种诊疗费用均控制在市级医院最低。我们在增强服务能力和改进服务品质的实践中体会到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医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发展中需要牢牢抓住的核心本质。

——必须发扬“越界思维、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用文化凝聚力量、用创新推动发展、用制度驾驭人性、用考核督促执行,不断追求管理、技术、服务的创新和突破,努力用品牌成就事业;在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更高目标的进程中,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创业、创新精神,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提高内部运行质量,打造安全、技术、服务品牌,着力建设一个严谨治院又充满人文关怀、中西医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三甲医院。

——必须牢牢把握“中医有特色、西医也一流”的办院理念,统筹兼顾,突出疗效。“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在中医院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疗效”这一根本,总结中医“三名”建设、“导师制”、“现代名中医选拔”所取得得经验和成绩,探索以“优势病种培育”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技术创新;在医院功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创三甲”和“技术接轨上海”为重点的内涵质量改进和高新诊疗技术引进,从整体角度、用全局观念促进医院全面科学发展。

二、当前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医院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收集心得体会120多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8份;召开各层面座谈会11个,组织专题讨论2场,发放征求意见表近千份,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出医护质量、医疗安全、安全生产、行风建设、人才培养、职工福利、后勤保障等七方面近300条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成员相互谈心交流沟通,

2对汇总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和提炼,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类我们认为影响和制约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一,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专科技术和高级人才是医院发展的软肋。除眼科等少数专科外,医院目前大部分的专病专科特色不突出,没有优势项目,不能形成品牌效益;虽然通过有计划的培训、考核、督查,医护人员的三基三严和医疗基础质量取得明显进步,但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年青护理队伍,给护理技术和安全带来较大压力,专科护士的培养更待加强;虽然我们已经有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专科,8名省、市级名中医,但我院市级学科带头人仅3人,现有业务骨干中也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些中西结合优势专科,如骨伤科、肛肠科、肿瘤科、肾病科、肝病科、妇科、康复科等,缺少相应的中医专业带头人而显得后劲不足。没有优势人才做依靠和支撑是难以形成技术品牌,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缺乏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难点。医院通过“做大、做强”,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跨越,但随着民营医院进入市场、规模扩大,综合性医院改建、扩建推进,本地医疗市场的新格局逐渐成型,医院面临更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外部环境;加之人员成本提高,药品和检查费用降低,医院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相对于通过增加工作量提高效益,“做优、做精”,打造一个节约型医院,已成为生存和发展更现实的需要。目前,医院精细化管理刚刚起步,尚难以精确评估内部运行效益,因此,优化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量入为出地实现高效率运行,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第三,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是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各类座谈会反馈意见、近年来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医疗纠纷、行风投诉都反映出了医患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医护人员的沟通意识、技巧与患者对诊疗过程中对沟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与当前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少数医务人员过分强调个性特征、经验、工作任务重等客观理由,以此来推卸没能很好地运用沟通方法的责任;今年第一季度市卫生局的行风暗访中,患者对我院收费明白的满意率仅为89%,医疗费用控制最低而满意度却不高,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沟通和知情同意的不到位;此外,上下沟通、科际沟通、医护人员相互间的沟通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3第四,缺乏高素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是实现稳定运行的短板。后勤保障工作琐碎具体而又责任重大。从质量安全月“查找身边隐患”专题讨论和座谈会、调查表中反映出我们还存在重点岗位的个别工人未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设备维护保养技术人员缺少;护工培训不到位,标本护送、与病人沟通中均存在隐患;有的部门存在管理难度大,科内职工工作不够主动的情况;部分保安责任心不强,对院内车辆停放管理不到位,既影响医院秩序又容易发生失窃„„这些都成为影响医院稳定发展和运行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三、对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原因剖析

虽然长期的体制、机制制约,医患关系紧张以及公立医院改革尚处探索阶段等是客观上造成医院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但是,党政领导班子以“领导干部文化决定群众文化”的理念,聚焦自身不足、深挖思想根源,正确理解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好与快、做强做大与做精的关系,着重查找剖析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牢固树立群众信赖的优质服务品牌形象。在优质服务品牌基本建立的基础上,把提升服务品质的重点放在:第一,强化临床医生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我们计划开展以近年来处理的争议、投诉案例讨论为主要内容的沟通技能培训,并探索组织沟通技能竞赛考核新形式,同时,向临床推出整理完善的诊疗环节各项告知、面向患者上墙公示常用的告知项目,力求沟通实效。第二,加快改善门诊环境的硬件建设步伐,七月份医技楼投入使用后,门诊布局将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作彻底大调整,长久以来门诊拥挤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第三,开展以护理人员为主的分层次服务礼仪培训,制定服务剧本,结合标准礼仪,打造更加职业、规范的服务形象。

2、控制合理诊疗费用,缓解群众“看病贵”。2008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诚信单位“称号是对我们倡导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有效控制药品比例、单病种诊疗费用的肯定。今年,我们一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惠及百姓;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继续控制人均门诊、住院费用在低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践行“诚信医治病人、用心发展事业、真情服务社会”的承诺。

3、创建和谐医院,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和身心健康。我们要继续创新医院文化的心件建设,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氛围,要让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勤奋工作、诚实劳动获取相应的回报:一是逐步科学、不断完善绩效分配方案;二是研究落实职工的住房补贴政策和合同制员工的医疗保障措施;三是继续推行“员工帮助计划”,建设职工健身场所和设施,丰富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职工幸福指数,调动广大职工为病人康复、为医院发展的创业热情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