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对全市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以高质量城镇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刚才,**、**同志分别通报了情况、安排了工作,4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3家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照两方面典型,自我检视、加压奋进,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特别是表态发言的单位要进一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摆到位、整改到位,其他单位也要反躬自省、举一反三,抓好自身问题的查摆和整改。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识要再提升,进一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

把百城建设提质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是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文明城市创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就是近年来抓城市发展比较好的工作载体;强调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城市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承载力,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抓好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对**来讲,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这是落实**发展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从**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的六大任务看,无论是建设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还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都与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相关。抓好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可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动城市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特色彰显、品质提升,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定位。第二,这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常讲,**与一些地方的差距,既在城区经济上,更在县域经济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是清晰的,但由于各县(市)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对人才、项目、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不强,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慢。抓好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文明“双提升”,更好地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投资创业,带动优质资源集聚,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第三,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城市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56%,中心城区和县城人口达35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还在加快。只有抓好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出行、就业、就医、就学、休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我们结合深化“9+2”工作布局特别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着力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地方路子理清了、抓手扭住了、口子撕开了,进一步改善了形象、增添了活力、惠及了群众。刚才,3个县区已经介绍了经验。但同时也要看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思想认识看,有的仍将县城建设提质等同于一般的城市建设,等同于上了几个城建项目,没有悟透县城建设提质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联系,没有把准工作规律,没有静下心来研究问题,思路还不太清、干劲还不够足。从工作推进看,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做得还不够精细,一些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一些项目建设进度比较慢,影响项目建设的规划、土地、征迁、资金等要素保障瓶颈问题还有待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违章建筑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各县(市、区)之间工作推进不平衡,全市整体工作进度在全省并不靠前。从实际效果看,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设施,都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36%,远低于**的60.4%;全市公路网密度、百辆公共汽车停车泊位、管网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等指标,与副中心、增长极的定位尚不相称。交通拥堵问题,就是因路网不完善、公交分担率低、停车泊位少等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群众意见较大,我们要保持清醒,尽快解决到位。省里已决定明年起全面推开县城建设提质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全面启动,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认真落实“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把北部城市发展区、南部四县生态涵养区统筹起来推进实施,推进**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希望大家在认清意义中强化担当、在看到成绩中坚定信心、在正视问题中砥砺斗志,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

二、重点要再突出,进一步强化措施、精准发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以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县城建设提质,以县城建设提质支撑文明城市创建,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牢牢把握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个关键,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五项治理,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和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提升。**、**作为先行试点,抓住机遇促提升,走在了前列;**虽不是试点,但自我加压勇争先,形成了好的态势。实践证明,开展“五项治理”,解决的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补齐的是综合承载能力最为突出的短板,加强的是城市治理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抓手。目前,“五项治理”已经形成了有效推进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有的单位认识还跟不上,有的工作推进措施还不够精准,一些深层次问题刚刚破题,标本兼治的任务依然很艰巨。今天之所以让一些单位作表态发言,就是要树立较真碰硬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各地各部门要从具体工作做起,抓落实、见实效。尤其要聚焦“五项治理”,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定实,以“三力治污”“七策治堵”“四化治脏”“三字治差”“四抓治违”,推动“五项治理”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坚持“三力治污”,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

第一力是要倾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第一,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天一天地争,一微克一微克地保,把差距缩小到最小程度,决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指望通过今年的不作为来减轻明年的任务基数。第二,一定要变粗放为精准。目前看来,影响污染防治工作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措施粗放、落实粗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把措施细化落实到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企业,切忌大而化之、搞“一刀切”。第三,一定要让问责见真章。从现在起到年底,不允许主要污染指标不降反升,不允许在全省排名不进反退。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和这两个“不允许”,年底是要兑现的,既兑现到市级层面,也兑现到县(市、区),该问责的要从严问责。第二力是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四河三渠”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全域清洁河流攻坚、农村污水治理,持续抓好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游园湿地、路网环通、沿河棚改等工作,着力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解决水污染问题。没有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要严厉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要将黑臭水体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以零容忍的态度彻底治理到位。第三力是协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市里对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作出部署后,大部分地区都迅速行动起来了,但也存在推进不平衡、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动力不足等问题,有的县至今仍没有行动。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安排部署,抓住冬季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年底前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做好郑西高铁、连霍高速、二广高速、洛栾高速两侧的绿化补植补栽工作,扎实推进村庄绿化,保质保量完成中心城区绿化任务。绿化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形象,要着力扩大绿化规模、提升绿化质量、促进绿化惠民。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最好的“留白”就是植绿,城市裸露的地方都要做好绿化。

(二)坚持“七策治堵”,持续推进交通秩序整治

畅捷、有序、安全的交通不仅是城市功能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交通拥堵成因很多,必须标本兼治、多策并举,加快解决城市交通之堵,进而解决人民群众心中之“堵”。当前,**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地铁、快速路、立交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铺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群众对**交通拥堵现象议论较多,作为党委政府要积极回应、着力解决问题。经过全市上下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的努力,这段时间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大多数群众给予了认可。虽然还有一些路段、时段较堵,但人民群众感觉到党委政府在行动,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解好一时之堵、带来未来之畅。一要坚持规划引领“治堵”。结合城市规划布局,科学研判交通流量,合理规划交通方式、交通路网,畅通大链接,打通微循环,进一步提高交通容量。要更加注重细节,无论道路修建顺序还是港湾式站台、停车场、路口分道等,都要在规划中体现。二要优化完善路网“治堵”。统筹主路、干道、环城路和支路、辅路、街道,既抓好王城大道、古城路、环城路等重点交通项目,打通快速通畅的主动脉,又抓好“小切点、大见效”改造项目,打通断头路、堵点路、卡点路,实现微循环。既抓好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又抓好交通组织配套提升,确保道路主体工程建成时,斑马线、信号灯、港湾式站台等同步投用。三要开展专项整治“治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违章占道、商贩占道经营、违规违法车辆上路行驶等问题,切实规范交通秩序。四要增加停车车位“治堵”。从规划做起,从建设入手,从解决急需的问题抓起,积极推进地面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严格落实住宅小区停车场车位比配套,机动增设临时停车场,推动静态交通供需平衡。一些地块拆迁后,在土地出让前、工程开工前,可作为临时停车场。五要提高公交分担“治堵”。统筹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线网布局,加快换乘枢纽建设,扎实推进公交集团改革,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分担率。六要强化信息支撑“治堵”。加快物联网、车联网、出行信息采集系统、出行服务系统等方面建设,推动公交、道路、停车、共享单车等智能平台互联互通互享,实现智能化疏“堵”提速。七要倡导文明出行“治堵”。以文明交通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社会面宣传,推动文明交通、依法交通理念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公交车和出租车,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要落实好“路长制”,动员志愿者、老干部督导团等方方面面参与到治堵工作中来,形成联动机制。

(三)坚持“四化治脏”,持续推进市容卫生整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要把品质品位立得更高。城市建设有品质,城市生活才有品位。要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品位。要彰显城市特色。各县(市、区)要立足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态资源、文化优势,坚持守正出新、彰显特色,不能千城一面。每个地方都要想一想,大到整个县(市、区),小到一条街,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什么特色,在文化、山水、业态、建筑、城市色彩上,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情风景风貌。**的宽窄巷子,没有大拆大建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老城区也有很多老字号店铺,在建筑、装修、招牌上体现一些文化元素,不就更有味道了吗。**有那么多历史文化元素符号、故事、人物,要展示出来,形成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彰显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情、城市景观、城市记忆,是对领导干部专业知识、专业水平的检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忌大拆大建,处理好改造开发与保护利用的关系,把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到既尊重文化又协调发展,既继承传统又加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留存城市的记忆,拥有城市的未来。要注重细节提升。只有在细节上有层次,城市才会更有品位。要完善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要有匠心。比如,要在公交站、路灯、道路护栏等城市家具中体现**的文化元素,展示出**独特的城市风貌。比如,游园、书房、栈道、水岸等细节都要精细处理、避免粗放。现在我们在**种莲藕、植蒲草,相比于过去垒石头、砌水泥,就体现了细节。要完善城市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能急功近利、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改善,多下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对**而言,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县城建设提质,再也不能走大拆大建的路子,要通过进行微改造、微拆迁、微建设,实现从追求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转变。当前,在老城区改造上,学术界有一种提法叫“甦式更新”,即通过局部改造、功能置换,保护机理、保留修缮,完善配套、活化资源,来实现老旧城区的更新。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这些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要坚持建管并重。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在规划建设时就要考虑到管理问题,确保完工后管理能够及时跟上,以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构建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

四要把统筹结合做得更好。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要统筹把握,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城建设提质结合起来。既注重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要根据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用人文精神塑造城市品格、用公共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实现文明城市创建与县级城市建设提质融合契合、共伴共生、共促共进。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摒弃将百城提质和修路划等号、将文明城市创建和组织志愿者服务划等号的错误理念。要推进文明城市全域创建,在市级层面,全国年度测评要保持领先;县级层面,**、**要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夺杯拿牌,**、**、**要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夺杯拿牌,其他县(市)要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要树立正确的创建观念,通过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惠民、以创提质,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要把促进城市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持续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突出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城乡同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要把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与推进经济转型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布局产业,强化以“业”兴城,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道路,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增进群众福祉结合起来。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惠及民众。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规划编制上多考虑群众需要什么,在城市管理中多采取群众容易接受的手段方法,真正把利民便民的要求融入经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攻坚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不落实就落空。时至年底,项目攻坚任务已经明确下达,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纪委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要进行问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亲力亲为,多到一线吹糠见米、透通竹竿,决不能在工作中出现“打滑”、“空转”甚至“掉底”的现象。要结合作风建设,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进行专项整治,做到奖惩分明,树起抓落实的鲜明导向。领导干部要掌握抓落实的方法论,拥有工作谋划的全视角,锤炼担当责任的铁肩膀,掌握透通竹竿的真本领,聚焦聚神聚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事关发展也事关民生,事关当前也事关长远。希望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为谱写浓墨重彩的**篇章添上靓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