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思想经验交流
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逻辑起点,这是因为,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理论的“生长点”。那么,何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它的特定内涵是什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日常所说的“思想”有无区别和联系。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常常被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忽视。这个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就难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跨入科学的大门。
一、认识论中的思想界定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思想”这个概念虽被高频率地使用着,但基本上没有离开认识论这个大范围,它是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某一现象、结果或阶段的概括指代。在认识论中,思想的含义一般有如下两种界定:
(一)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角度看,这个定义是正确的。这里的“思想”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所有结果。因此,它的外延广阔,包括整个精神世界、整个认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等同于认识、意识,是认识的代名词,“思想”与认识、意识具有基本相同的含义。我们平时所说的思想,大部分是从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的,实质是指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实践、交往中产生的所有认识,在这里,思想代表着人脑对所有客观事物的反映。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个定义强调的重点是“反映”。反映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模写、映象,也就是人对物的认识。反映是人脑的机能,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是反映的基本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观念是现实的反映”,“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强调的是从客观事物来解释思想的产生。第一,肯定了客观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它是思想的惟一源泉、惟一对象,离开了物质世界就没有思想。第二,肯定了人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第三,肯定了人的思想能够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获得客观真理。但是,当离开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角度,将“思想”等同于认识,将其泛化到日常的生活领域,变成经常性的所“思”所“想”,那只能算做一种习惯用语,虽然大家都明了它的含义,但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思想”与“认识”不能完全等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思想”是不规范、不准确的。
(二)思想是指理性阶段的认识。
同志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列宁把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叫“从感觉到思想的转化”。显然,把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称做思想,是革命导师的共识。至今为止,这个定义被我国理论界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定义。这个科学的定义向我们揭示了如下内容:
思想是人脑的机能。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何处。灵在思想上。人为什么会有思想,而动物却没有呢。因为人有大脑,而且人的大脑同动物的大脑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有思想功能。人的大脑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能记忆,可以将认识成果贮存于脑际之中;能借助语言、思维理解事物;具有想像、预见和创造性思维的本领。
思想是大脑思维的产物。人的感官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表现、反映事物的现象。为了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需要思考,这就需要思维。思维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对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及逻辑分析,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和本质。所以,思想主要以抽象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列宁说:“表象比思维更接近于实际吗。又是又不是。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如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概念的抽象,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这个国家的定义舍弃了个别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具体情况,但这个概念却深刻、全面地反映了所有国家的本质。所以,列宁认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规律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思想能达到这个境界,靠的是思维。没有人脑的思维,便没有思想。
思想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的认识可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是所有认识都是思想,只有理性认识,即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叫做思想。所以,本质和规律是思想区别于感性认识的根本点。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的真正任务。所以,思想是认识的最高境界。认识如果达不到思想的层次,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那认识就没有意义。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界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象的思想,首先,具有政治性。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多种多样,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把所有的反映都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都当做自己的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点是与政治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道德、法律等给人们所带来的思想认识。正是这个重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学等中的对象思想相区别。其次,它具有现实性。历史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有极大影响的。但思想政治工作所研究的对象思想,其重点是现实实践中的思想,即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息息相关,与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活”的思想。这一重点,又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各种科学文化教育相区别。再次,这一思想具有宽泛性。对象的思想不仅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这比认识论中所说的思想要宽泛得多。作为生活中的人,他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首先产生的是感性认识,大量的、主要的也是感性认识。这是因为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源泉。在人们日常的社会实践中,人脑每时每刻都在反映客观世界,也就经常不断地产生各种想法、看法、念头、认识,这些想法、念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它们有的经过思维的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长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有些则只是对某事、某物暂时的认识,仍停留在感觉、知觉或表象的层次上,上升不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象的思想较之主体的思想不但层次性低,而且也复杂多样、杂乱无章,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在于用主体思想改变对象思想,使之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低层次发展到高层次,从模糊到清楚,从不正确到比较正确。如果对象思想同主体思想一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都是先进科学的理性认识,我们也就用不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了。
(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常常被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忽视,把这一部分的理性认识排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之外。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同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思想同对象思想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新思想,也就是说,它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的思想。没有这些思想的产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不会有规律作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学也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基本规律、主体、客体、目标、根本指针、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工作效益等等。这些理论思想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