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专业课经验

首先,了解专业课的考试情况:

1.化学虽是两张卷子,但是总的来说是考六门课,包括有机无机物化分析结构和仪分。其中,有机物化和结构出一张卷子,有机75分,物化50分及结构25分(当然,不可能特别精确的就是那样的分布,供了解试卷布局参考,下同)2.无机分析和仪分出另一张卷子。其中,无机75分,分析50分及仪分25分。(注:需要大家考前一定注意四川大学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以防有变动)

试卷的难度不算大,基础知识是重点,基本上每科的基础知识点都很重要。试卷很重要的特点在于范围大且考点细,需要大家平时有较好的基本功。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学习过程,供大家探讨交流。由于科目很多,所以需要很早就开始复习专业课了,尤其是以上几门课在平时没学好的同学,更要提前准备。

由于开始时想考有机专业,并且有机基础比较好,为了更容易进入复习状态,我先看的是邢其毅的有机化学基础。说实话,这两本书量大并且讲的很细,对于时间充足的人来说还是值得过一遍的,但是如果感觉比较吃力或者时间紧,那就没必要了。川大化学自己出了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具体书名编者在本贴后告知),那本书个人觉得还不错,详略得当,课后习题比课本知识稍难但并不怪异,唯一感觉不好的就是课本有些错误,心细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是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专业课的真题了。虽然在去年3月份就开始准备专业课了,但是我买到专业课试卷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真题的重要性在复习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知道考哪几门课,但是毕竟每门课只有几十分的题而已,那么厚的快十本书,真正能全面复习到所有知识点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历年真题的导向性就相当明确了。简单说下各科考试试卷的特点(重要的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总结每年试卷的特点,自己总结一遍出题规律对复习帮助很大)。主要以有机化学为例,复习方法各科都有想通之处,大家慢慢体会。

1.有机化学。对合成及基础反应的掌握要求较高,不考命名题,主要包括完成反应、合成化合物、机理题及推测化合物等部分。这就要求大家牢牢掌握课本上的基础反应,尤其要注意反应的立体化学,会举一反三。另外,基本每一年糖类部分会出一个题,分值不等。课后习题也比较重要,复习中应适当给与关注。

我的复习策略:有机基础较好,9月份开学前一直看的是邢其毅的有机课本,暑假其实也没怎么花时间在有机上。9月份以后买到了有机课本,完整的从头至尾过了一遍,争取掌握60%的内容。然后过真题第一遍,第一遍会很吃力,受打击很正常,这一遍重要的不是做出那些题,而是看看每一科都考什么内容,看书时就能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根本就不需要看。这样对第二轮专业课全面的复习会有很大帮助,各科都是如此。第二遍看书时就需要有侧重点了,这时候就可以根据考试范围看课本做笔记了(笔记中我喜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下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感觉效果还不错),认真做笔记和对待课后习题,对后期帮助很大。过完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再尝试真题,还会有很多卡壳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回到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再次花时间学习,重点知识不吝惜时间,反复学习到理解记住为止。解决真题大部分问题后,再次开始第三轮看课本,这次看就会比前两次顺利很多,重在查漏补缺,即使到这时候依然每套试卷会有几个题不会做,这时候就需要记录下来找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讨论了,真题不能留死角,做到弄懂弄透。最后临考前看看笔记就好了。总的来说,步骤大致是:仔细看书→观察真题考点→第二遍看书→认真做真题→第三遍看书→处理真题难题→看笔记再看真题。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

1.笔记须认真,看书要细心

2.真题弄懂理解与否很重要。当时我也没有找到答案,所以最后硬着头皮自己全部做完了,应该可以保证95%以上的正确率吧,所以大家如果能找到试卷答案,复习定会事半功倍。

2.物理化学。可以说物化是几门课中最好考的一门,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对以往试卷的总结发现,物化考试题重复的概率相当高,而且偏难偏怪公式基本不涉及,如麦克斯韦方程等内容,并且考点比较固定,南大课本中带星号的内容不会考,复习起来比其他科目相对轻松些。

复习要点。重点是各章的重要且基础的知识,尤其是基础公式,所用课本也是他们学校自己的课本,与一般课本有略微差别。如对做功w符号的规定,他们的规定与傅献彩课本规定的相反,所以能找到课本最好,不能找到也可以用南大的物化课本及辅导书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历年川大的物化期末考试题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这些可以在化学学院的官网中找到。物化具体复习方法与有机类似。

3.无机化学。无机跟有机一样,是一门比较杂的科目,无机涉及到非常多的元素。大概都有选择题,方程式题,推断题,问答题和计算题。选择题考的较为宽泛但很基础,需要积累知识,推断题大多为金属元素及相关化合物,需要掌握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配合物部分每年都有出题并且分值还较大,需要引起重视。方程式和计算都不算难,但需要认真,尤其计算部分的电池电动势经常考到,当然也会有其他方面的计算题。

复习要点。需要总结的内容有,常见易考方程式,配合物相关章节,每一章的重要概念,元素部分的物理(尤其是颜色)及化学性质。宋天佑老师的《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这本书对于理清知识点帮助比较大,但习题部分上册可以重点做一张,下册只需挑出跟考试题型类似的题做做即可,不必深究。具体复习方法同有机。

4.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我学的最不好的一门课,并且学习它的时候是在大一,考研的时候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分析试卷在误差部分每年都会出题,当然重点是在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部分。分析化学的公式也比较多,这些公式一定要注意理解透彻才能熟练掌握,基本络合滴定误差计算每年都会考到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从真题中找到的规律。

复习要点。公式运用及实验设计部分很重要,当然细节题也比较重要,如各种指示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时有什么变化等等。大家需要认真总结真题规律以及自己笔记需要记下的内容,方便以后复习。

5.仪分和结构要点。仪分是比较恶心的一门考试,课本用的是武大分析下册,1000多页才考十几二十分的题,性价比很低,不过对于求高分的同学来说还是需要认真准备下。仪分很基础,考试的重点在光学仪器部分以及色谱部分,重点是仪器的构造区别与对象(仪器用来干嘛的),真题中经常考的公式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是要总结,选择较薄的课本复习也是可行的。结构往年一直是考晶体结构部分的题,但是今年出了双原子分子相关的题目,比较基础,值得大家注意这一变化趋势。

总而言之,专业课的考试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要踏实并且静下心来复习,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认真安排。

祝愿大家都能金榜题名。另外提醒。川大每年有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优惠力度很大,我当时就是拿到了免复试的资格才有可能现在就跟大家分享学习体会的。就这方面也欢迎大家个我交流~祝好~

附:各科参考书目《有机化学》蓝仲微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物理化学》一版上下册,袁永明、何玉蓉、薛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

7、1998年。《无机化学》,宋天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仪器分析》(第2版),刘密新、罗国安、张新荣、童爱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二篇:专业课经验本帖最后由xiaoxiao0325于2013-4-2816:40编辑

各位阅读的同学大家好,之前得到了很多论坛上学长的帮助。所以想把自己的想把自己的整个历程经验整理一下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弟学妹,让各位学弟学妹借鉴,尽量少走弯路,最终自信,坚持的走完这段路,达到满意的结果。

首先先介绍下北外这个专业。我之前就工作在北京,所以打听的会比较详细,资料收集的也比较全。北外这个专业大约每年收50个左右,差不多有三四百人报名。但是我觉得不要看多少人报,热度怎样。这些与自己考试没有太大关系,别因为这个把自己吓住。重要就是看下近两年的真题,然后总结下是不是合自己的拍,是否适应内容。

北外这所学校,虽然小,但是非常精致,经常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个地方都是用心在做。很多老师都是大师,学术很优秀,但是待人非常谦逊和和蔼。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老师很nice而且录取流程非常公平。尽管每年都出分比较晚,结果出得比较慢。为这我还向本校学生打听过,其实这对北外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结果需要上报审核所以就比较慢。所以大家就不要责难了,既然选择了就塌下心来准备和等待。北外这个专业也非常好,每年都有不同跨专业的考生,但学校录取都是一视同仁。北外的优势在于,她的孔子学院数量是全国第一,所以对于出国实习学生的选择范围会大,而且很多去发达国家的机会比较难得。

其次介绍下我自己情况,以供求学弟学妹了解和借鉴。我是英语专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只是有几个朋友是北外这个专业,大体了解了下考试范围,难度和供求比。考试内容除了引论那本书中的语言学流派和理论略知一二之外,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几乎为零。补充一下,如果对于英语专业跨考的同学,除了英语会是优势,另一个就是对于现汉这门课不是完全陌生,因为很多现汉内容和英语的语法是相同的,但是要注意不同点,不能完全按照英语的来。自己多总结,多比较。初期要有些探索的精神,尤其是五月到九月的时间,没有必要看书很功利,只为应试。看书要弄明白,多思考,多总结,多比较,有些你会发现真的很有意思,尤其看到自己以前模棱两可或者有误解的地方会感慨一句:欧,原来是这样。另外认真准备过这个专业的考生,即使没有考上,也没有白准备。因为你发现通过准备的过程,自己成了位杂家,懂些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知识。很奇妙而且很值得。

下面我讲述下每一科我的时间分配和备考心得,以供学弟学妹参考。但是仅供参考,因为大家的优劣势不同,不能全都照搬。

三月到七月。我是三四月份开始收集这个专业的信息的,先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论坛。上面有很多学校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北外这个专业以前的学长总结的经验,非常有益。我是八月份正式辞职备考的。这几个月我的任务就是定校,定专业,从考研网上搜集学长的经验,自己找资料。另外我找了几个已经考上的学长,因为他们的资料没有

保存,我只是从他们那里求得了备考的经验。后来我分别从一个刚考上的学姐那里,买了一套资料和一位已经保送北外研究生的学姐那里弄了些她们上课的课件和期末考试题。

我可能会是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我一般不会反复问学长这个那个的问题,我喜欢自己先搜集,因为学长他们也都比较忙。然后自己了解了大概之后有疑问的再去询问,这样问题会有些建设性,所以他们也很乐意回答。(ps,千万不要问学长政治怎么准备。北外要看哪些书。类似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些问题论坛上铺天盖地的,都能找到,就不要问了。呵呵)最后会问他们当时有什么比较后悔的地方和需要提醒我的。然后综合了三四个人的经验后,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从三月到七月,因为工作也比较忙,我大概做的就是把书跟看画书一样,溜了一遍。其实真正没记住什么,一是求个心理安慰,另一个是大体就是知道下每科讲得什么。我个人觉得这段时间没有必要逼自己很紧,就是贵在理解,抱着一种求知的心态在看。后来你会发现,这段闲暇的时间反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大家都知道重要,一旦出个超纲的,或者大家不太注意的角落的东西。反而会增加点分。

另一个就是关于真题的使用。我觉得真题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一般都是回忆版),好好看看,自己写个简短总结,易考知识点,分数安排之类的,做到心中有数吧。然后隔一段时间看一次,就会发现每段时间对真题都有新的体会,不断帮助矫正自己的复习。另一个是有些人会建议详细研究北外真题,不用看其他学校专硕的题。我自己不太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知识是不变的,通过看别的学校的题,你也会弥补下北外学校真题有限的缺点,另一个一般好学校的题都是老师精心出的,水平都比较高。可以拿来练一下手。我在备考的过程中,有幸认识了一个考北语本专业的学生,他收集了很多材料,包括汉教专业比较好的学校的真题电子版,我过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下。然后我俩换着对下答案。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真的提高很快。另外我还到北外中文学院买了所有专业对外汉语的真题,学说专硕的都有。都做了一遍,你会发现很多是自己看书忽略的知识点,真的受益匪浅。

八月二十日左右我回到家,开始专业准备考研。下面我准备分科来讲述下。

现汉。八月到九月底,我开始看书,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大字小字都看)一定要理解,这个时候不一定要记住,结合了北外本科学生上课的课件和学姐的笔记,自己整理了一套笔记。我觉得整理笔记虽然比较费时间,但是过程中自己可以理清脉络,写下心得。也是一个整理自己知识理解和思绪的过程。我一般拿一上午来看现汉,今天看过的,然后第二天再看一遍,巩固一下,不要着急。然后弄完一章或者三四节之后,我做了现代汉语的题库,什么千解题。虽然题不是特别好,但是比较基础,会帮助自己理解看过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另外就是教给大家一个窍门,看现汉还有引论,教育心理学的时候,看到一些讲知识点的判断句,我会把句子画下来打个对勾。作者提醒这个地方注意或者例外情况的时候,我会打个岔。这样提醒自己这是个知识点,或者以防判断。还有就是非常麻烦的记忆,我会自己在笔记上编顺口溜以帮助记忆。现汉一章看完以后,我做了北外老师出的期末题。那个题就出得很有水平,问答题和知识点都比较有借鉴的地方。还有就是在看现汉书的时候,一定要完全理解书中的例子,比较典型的最好记下来。综合来看,北外很喜欢出课本上的例子,包括回答问答题也要举例说明。一方面自己通过例子可以加深理解,另一个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现汉到了十月份到十一月中旬,我参考了学姐的一个笔记,那个笔记非常好,是按照每个知识点做的,每个知识点都标记了哪年考过,占多少分。一章下来,你会发现脉络特别清楚,

非常言简意赅而且每章总结下来就几十个知识点,提升了自信。后来到了十一月中旬,书就开始看得比较快了,后来书越看越快。结合着书和笔记,每天都背一些。后来你就会发现越来越有谱了,可能从11月中旬以后现汉我看了五六遍。每个知识点包括例子,概念,分析题都比较熟练了。语音,词汇,文字那部分有理解也有记忆的,但是语法那部分真的需要好好理解,多琢磨,跟研友多探讨。任何知识点都不能放过。

引论:引论和现汉是考试的重头戏。这本书起初也是非常纠结,看了一遍不知道是什么,再看还是记不住什么。我的经验就是八月九月,看过一遍,然后试图去理解其中的理论,和每个理论的核心。然后有一本笔记非常好,是学姐当时给我的,上面已经非常全了,学姐还把她自己觉得重要,笔记上没有的,也都补充到笔记上。所以从十一假期过后,我就开始把课本放起来,背笔记,一共十章,从第五章开始非常重要。可以看自己的限度,安排背诵。我基本是用了大约四五十天来背完一遍的,然后对于各种教学法那章,比较碎,我的原则是记住每个教学法的流派(经验派,认知派等),然后记住是什么思想,比如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这就是经验派的,然后重点记忆几个重要的: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然后再回过头来拿这个笔记再背两遍,我11月又开始翻了一遍书,把觉得重要的补充上,充实自己对于笔记的理解。这时候看书就没有之前那么纠结了。后来还是一直背笔记。考试的时候发现,基本考得笔记上还是都包括了的。

文化。我之前就翻了一遍,发现这个并不枯燥。挺有意思的,从八月份开始,根据学姐给的一个笔记,然后结合着书,自己整理知识点。大约整理了四五十天吧,其实整理的过程你就会记住很多。我其实觉得文化得需要记忆外,还一个是广度。就是搜集的越多,可能你的机会越大。我后来把文化要略那本书整理的笔记背了几遍后,又自己搜了些百科知识。整理了出来,包括现在有些考翻译硕士的有些百科知识。我们也可以拿来记一下。像前年考得的北宋四大类书,很多人就不知道,知道的就得分了。另外一个就是外国文化的问题,对于这个我开始也很纠结,因为占分不多,还不一定考。看完外国文化那么大厚本书,太费时间。后来和我一起备考的同学,他本科就是对外汉语专业,他们老师是自己出了一本大约只有200来页跟跨文化交际一般厚的书。我如获至宝,就翻了翻那个,把一些重要的记到笔记上了,像是前年的哥特式建筑里面都有。有人给我推荐了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1个文化常识,这本书也不错。课本最主要,但是整理完课本后,可以翻一翻这个,不是所有的都看,就什么最大的是什么。最古老的是什么。等等吧。11月中下旬我包括中国外国文化整理了个四十来页的笔记吧,后期一直背那个。

教育心理学。这个可能对每个考北外的同学来说,比较头痛,书厚还不好理解。其实考试还真心不多,而且都很基本。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着急,每章尽量理解了。然后看看大标题和小标题,看看核心思想,理解了,再背下概念,名词解释,整理成笔记,梳理好脉络吧。指定的那本书比较厚,可以整理好之后,然后拿本教师资格证的书,大体翻一下,那上面比较简单,帮助理解,另一个帮助知道哪些是知识点。后来我整理好笔记后,就是每天背,背完再背。我觉得11月之前就是整理理解的过程,11月以后再记绝对来得及,因为这个记住了很容易忘。不如后期再记,短期速成。

跨文化交际学,虽然不是指定书,但是一般都看了。这个可以帮助写案例分析,而且书非常薄。所以会比较轻松。案例分析,整理好思路。学姐给了我几个范文,然后我自己找了些中外文化比较的理论。这个是思路一定要清晰,但是答题内容其实比较灵活,可以参考引论中文化那章的思想,自己搜集的还有教育心理学某些老师该具备的素质和范文等吧。

最后有关复试:其实这个内容有些不定性的,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基本各组的老师问题都不一样,喜好点也不一样。但是我认为还是做万全的准备,然后到时候看随机应变的能力。我那时除了看现汉,引论的书之外,参考学长给的经验。做了如下准备:

1.把一整套新实用汉语课本,看了一遍。这时候你就不是从备考者的角度来看,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看下外国学生哪些对他们来说是知识点,他们的难点在哪里。以防老师问你把字句怎么教啊。把前面编者出这本教材的思路看一下,你会受益很大。

2.看对外汉语教学201例好好看看,这本书,其实今年很多复试老师的问题都来自这本书,什么有点儿,一点儿的区别,看了和没看的可能就会是个分水岭

3.英语,我本科英语专业,老师其实问的就不多。但是我之前也是好好准备了,我从知道初试分之后就基本每天在写话题,练话题。首先大家先准备自我介绍,然后根据自我介绍再去扩展,比如:我来自北京,(想好怎么介绍),我的学校(想好老师问起怎么介绍),我爱好烹饪(你会做什么,对比中外餐饮习俗等等吧)思路是这样的。尽力做好万全的准备。

4.教师的潜质,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而且是老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点吧。不用紧张,把老师当成和自己同龄人,然后自信,微笑。这方面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准备复试的时候可以走上讲台,去当个代课老师。上过讲台的和没上过得气场真的不一样。宗旨就是大方自然。

从昨天熬夜到今早,我写了大约5000字了。呵呵,希望学弟学妹能得到一些经验,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大家就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吧,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做好计划,相信自己,我能行。就成功了。

第三篇:吉林大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经验2013年考研专业课整体复习指导的经验谈

现在大多数学生把复习的重点都放到英语和政治之类的公共课上了,很少有人重视专业课,尤其对于考本校的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好像专业课的分就是白给一样,不用怎么复习,靠点内部资料就可以蒙混过关。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2012年吉大经济学院就是最好的例子,老师可没有因为是本校的学生就有很多的照顾,所以外校的学生可以大胆放心的考,在此提醒大家不应该把考研看的如此功利,专业课才是根本。专业课150分或者300分基数大,如果想要政治英语高出竞争对手20分基本很难,但是专业课高出10-20分是很实际的。专业课是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大家一定要重视,否则即使大家考研研究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困难。那么专业课到底该怎么复习呢,下面简单介绍下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首轮复习,先整体浏览一遍内容。这轮复习以指定参考书为主,不必看其他书籍。看书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知识点做上记号,在下阶段复习过程中一一解决。第二轮复习,将专业课知识过第二遍。仍然要看指定参考书,但着重更深入地理解以及解决第一遍留下的疑问。另外,这一时期还应该把历年专业课试题找来,仔细分析,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最后,由于专业课往往需要形成个人的见解,故可以适当地作一些笔记,或者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以便于下一轮的复习。这个阶段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些专业术语很难理解,最好报一个一对一的辅导,长青藤的辅导是16小时1800元,老师带着你有计划的复习,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难理解的词汇帮你理解。

第三轮复习,将专业课知识过第三遍。这一轮要注意结合笔记和提纲有重点地、系统地理解和记忆,理科生则要适当地做一些题目。另外,由于专业课大题一般要求更深入、广泛一些,故大家可以找一些专业相关的期刊来看一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扩大自己的专业了解范畴。这个阶段长青藤的强化班开始开课,学费750元,一般家庭可以承受,老师会把知识点系统的归纳整理。

第四轮复习,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的翻阅几遍,以便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且要将这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牢记在心中。查缺补漏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将之前没有弄懂的知识点或者自己并不是深入理解的难点知识点一一搬上桌面来,寻找确切的理解和答案。弄清楚之后,牢记于心,这样在考试中若真遇到类似的问题则便可迎刃而解了。这个阶段长青藤的冲刺班已经开课,冲刺班550元,一般会大家分析出题规律,讲解答题套路,还有押题这个班非常重要。如果你是按照长青藤老师要求复习下来,你的专业课分数可以达到120分以上。

第四篇:四川大学考研经验汇总四川大学考研经验

四川大学考研经验总结

经济学院

四川大学考研心得

川大学考研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复习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个人考研经验。。。

2010川大金融第一名心得+2011年复习建议(902应用经济学)连载

(一)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考研心得

川大经院考研经历

川大901经济学原理考研高分必备(资料、指南、答疑)四川大学经济学院(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考研高分必备(资料、指南、答疑)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

川大戏剧与影视学复习经验指导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川大文艺学考研经验

2012川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

川大新闻传播牛人的经验总结(转)

【弘毅考研复试指导】

2011年四川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复试的流程与经验

【弘毅名师复试指导】

四川大学国际汉语硕士研究生复试经验总结我的四川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经验

2010年四川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

川大语言学类复试高分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刘杰(转)

川大2009年新闻传播专业高分考生经验总结

2008四川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

09年川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转)

法学院

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学考研复试经验川大法律硕士考研经验

专升本考生的川大法律硕士2011年考研经验

四川大学法学暨刑法学考研复试方式、方法、技巧、心得、策略、知识(转)

四川大学法学院(6

32、905)考研高分必备(资料、指南、答疑)

工商管理学院

2012年四川大学978工业企业管理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会计学考研心得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978工业企业管理)考研高分必备(资料、指南、答疑)公共管理学院川大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考研经验

[初试经验]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初试——经验

川大管理学考研复习经验——致201

4的学弟学妹们

【原创】

川大社会保障考研的一点经验【附笔记和真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论准时生产方式(jit)

2.论生产控制

3.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