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经验
——重细节科学管理为寄宿制学生创设最优成长环境
06年以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建校园于景、治食宿于欣、立学风于劲、创质量于精、树人才于莘”为建设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示范带动、突出特色、严格管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建成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两所,三所平原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正在建设。
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局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纸坊学校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生活服务教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们要求各校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政教主任、部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六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另外我们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时疏导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各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学低段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开展“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积极探索,建设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花园工程时,聘请园艺方面的专家参与指导,策划花园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体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雍容高雅的特点。08年春植树节前,我们为相关学校集中购买了10万元花木,经过师生精心管护,已全部成活,使学校绿树成荫,花香满园。同时,投资20万元在七中,渭兴初中这两所学生数量少、校园面积大、以后要撤并的学校建设23亩苗圃,为今后学校绿化美化提供花木资源。同时,我们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包括涂料、油漆的颜色也做了统一要求。小学体现活泼、活跃、大方的主题;中学体现严谨、庄重、向上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六、强化师资,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我们通过向寄宿制学校补充优秀教师、加大教师寄宿制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我们一是为寄宿制学校充实了学历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组织山区寄宿制学校领导教师到平原地区学校、市区名校听名师上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每学年选派几名平原地区学校名师到山区支教、定向招教,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不断深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管理作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我县纸坊学校编写校本课程的《寄宿学生成长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07—08学年度纸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已跻身全县前列,获教学质量先进奖。
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化寄宿制以来,我们感到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义务教育段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全部达到“两基”要求,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教师队伍稳定了,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距减小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安心了。三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四是学生文明程度提高了,以前学生见了老师或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是大大方方,主动问好。五是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解放了生产力。六是群众普遍满意了,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安全有保证,家长放心了。今后,随着“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落实,我们将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还要以建立并完善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制度为重点,强化学校课程、教学、质量、常规四方面的管理;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户县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篇: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经验
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学校建设步伐,使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我校寄宿生有200多人,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校制订了《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学校宿舍管理制度》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我校还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住宿学生管理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校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政教主任、级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六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另外我们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时疏导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七年级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
八、九年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还开展“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积极探索,建设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等,策划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0
8、0
9、10年春植树节前,我校投资5000余元集中购买、栽种了法国泡桐、槐树100余株,经过师生精心管护,已全部成活,使学校绿树成荫,景色宜人。铺设校园,硬化校园;校园、教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书写标语,涂写大字,又投资完成了操场的整修工作,同时,又投资20余万元新建餐厅一座,满足了寄宿制学生的就餐。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六、强化师资,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了音体美教师、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化寄宿制以来,我们感到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义务教育段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全部达到“两基”要求,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学生文明程度提高了,以前学生见了老师或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是大大方方,主动问好。三是群众普遍满意了,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安全有保证,家长放心了。
今后,我校将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篇:寄宿制学校经验浩饶山学校寄宿制办学管理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把浩饶山学校寄宿制办学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在座的领导和老师有的可能到过浩饶山学校,也有很多人可能还没去过,下面我向大家简单做一下学校简介。
浩饶山学校位于扎兰屯市西南乡,始建于1976年,建校不足40年,是建校较晚的乡镇学校之一,2005年撤并所有村校,实行了集中办学,形成了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浩饶山地广人稀,所以生源较少,仅有10个教学班,现有在校生332人,其中住宿生就有119人。附设一个中心幼儿园,在岗教职工67人。经过集中办学后五年来的摸索实践,我校在由纵向管理到横向管理的发展道路上,力争“精细”,取得了点滴的成绩,在寄宿制管理上彰显了学校特色,其经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的地方。”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在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所以浩饶山学校近年来在环境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到过浩饶山学校的人都知道现在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占地51765㎡,地势平坦、校舍俨然。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功能明确,经过“普九”验收和“二期义教工程”之后,学校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平整洁净的校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宽敞的教室、洁净的宿舍、合格的餐厅、厨房。这些都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舒心的环境。我们在外部硬件建设上主要着手兴建巩固了五项“工程”。一是实施“靓”化工程,解决了校园绿化美化不协调问题。学校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将操场前的空
地重新整理,进行整体规划,在去年春季投资27500元购置各种观赏树木和果树、松树,建气象站;二是实施厕所改造工程,修缮原有的厕所并在两栋宿舍内建制标准卫生间(2008年新建标准宿舍一栋350平方米,2009年扩建男厕);三是实施餐厅扩建工程,解决学生吃饭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学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扩建了餐厅,彻底解决学生一年四季就餐拥挤的现状。四是实施“饮水”工程,为了让学生在校能经常喝上开水,学校投资近2万元打了两眼深水井,建了锅炉房,安装了锅炉配套设施,保证学校24小时向学生、教师供应开水;五是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一进校园花坛左右办公室后面投资4万余元建起文化长廊;宿舍走廊内悬挂有《学生宿舍管理须知》、《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等警言,餐厅里我们有针对性地设了许多温馨提示语,如《文明就餐,勤俭节约》、《我们的美德: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等。通过这些无声语言,不仅让学生从中真实地领悟到:怎样去做人的道理,还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彰显了校园文化氛围。
这五项工程完成后,学生在校学习的好,生活的好,一日三餐丰富营养,比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好。所以学生们每到双休日出现心情反差现象,这就是进校时高高兴兴,离校时依依不舍。许多学生家长听学生讲述了学校的食宿情况后都感慨地说:“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生活,我们放心。”
二、“一切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一切。”
今年开学初,我校共119人在校住宿。去年建了中心幼儿园,单是幼儿住宿生就有18人,这些学生一是年龄小(有的不足5岁),二是自理能力差,住校后一旦管理不到位,或者在某个环节上疏忽,埋下的安全隐患将无法估量。所以我校从集中办学一开始就把对学生的保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范畴。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主要做法是:
1、离归学校接送制。双休日学生每周日下午到校,每周五(现在是周六)放学离校时须有学生家长或学生家长委托的监护人接送,并与学校保育教师办好交接签字手续。
2、学生就寝就餐“双陪制”。为了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好,学校安排了年龄稍大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男女教师各两名专门负责学校保育工作。因为学生在就餐时,有厌食现象、丢菜、倒饭现象,为了让他们吃好、吃完,保育教师则是多鼓励,勤督促,陪学生吃饭。让他们尽量把饭菜吃完,避免了浪费,从而养成了好习惯。由于学生小,晚上睡觉时,容易尿床或从床上摔下来等,学校则让保育教师与学生睡在一起,夜晚经常起来给学生掖盖被子,定时喊学生起床上厕所,或者是学生病了督促学生按时服药,甚至夜间陪孩子去医院。同时学校还把全校住宿学生按居住区域分组,同村同组的学生住一个寝室,大学生与小学生同寝同住,小学生住下床,大学生住上床,大的帮小的,互帮互助,这样做,不仅保证学生就寝安全,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心和责任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将住校教师分散到学生的各个寝室就寝,(介绍17位住校教师情况)至少保证每个寝室有一位教师,参与学生的管理,既对住宿生在纪律卫生上有了监督,同时还保证了学生们的安全。
3、学生出入寝室交接制。为了加强对学生全程监控,晚自习教师与保育教师之间要互通情况,学校规定学生上晚自习时,保育教师要将学生送到教室,与晚自习教师交接;学生下自习后进入寝室时,晚自习教师须将学生带到寝室,一人不差地交给保育教师,双方签字后,方可离去。早上学生早饭后又由保育教师将各年级学生送出宿舍大门。其中幼儿园小朋友要由保育教师亲自送到幼儿园,交给幼儿教师。这中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学生在出入寝室里,各班主任与保育教师要相互询问情况,交换意见,以便衔接管理。
4、带班领导住校制。我校自2008年起就实行了带班领导住校制,带班领导除了完成本周的检查督导工作外,每天早来晚走,中午不得回家,值周教师也是,要在校巡视校园,防止午休时间学生出现意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带班领导这一周
都要像值宿教师一样在宿舍住宿。夜间还要带领值宿教师巡查校园,这样深入到宿舍管理的基层,始终和住宿师生在一起,更善于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王校长和李主任作为女性也和男老师一样值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关心寄宿生,让寄宿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期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家受不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教育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校采取教师包保责任制,将留守儿童包保到个人,经常让教师给包保生谈心、交流,并在重要节日、或放假时间内,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视他们为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总之,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我们在努力摸索,针对问题和挑战,我们不畏惧,不消极,把寄宿生管理工作做好,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