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背景。1984年至2018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成果颇丰,且已有综述性文献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但基于大样本数据并结合样本文献对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少。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大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化的计量工具客观挖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前沿,并结合相关样本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力求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研究方法。以共词词频分析法为主,结合二次文献阅读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然后对图谱进行解读分析;同时结合二次文献阅读,对可视化图谱进行定性分析,深入诠释定量分析结果[2]。
4.样本采集。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我们在cnki期刊分类下的高级检索中搜索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思政学科”,论文发表年限设置为1984年至2018年,文献检索日期为2018年10月27日,进行精确检索后得到5596条数据结果,剔除学科简介、期刊会议、简讯、企业信息等,共导出5178条数据。经数据转换,共得到适合citespace分析的原始记录5178个,可视化记录6130个。
二、结果分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协同创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集合体,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与升华,又随之而变化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创新是它的生命力,协同是它的实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一是跨学科交叉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应加强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增强其互补性、交融性。纵观国外名校,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跨越传统的界限去追求”[7]。哈佛大学专门建立“拉德克里夫”等高等研究院,致力于艺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8]。二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加强与其他高校及校内人文学院之间的合作,推动学科协同发展。三是与优秀文化创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应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内涵,推动学科实现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创新协同为驱动,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途径,充分集合政府、高校、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力量,同时给予学科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样本数据仅来源于cnki,因此文中所分析的各高校发文量、作者发文量可能与实际发文量不太一致,但这不影响结果分析。二是关键词是文章的提炼、概括,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排除个别文章的关键词不能很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三是由于篇幅有限,对citespace分析的数据结果无法进行深入挖掘阐述,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