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下步,将把市作为学赶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3.8%,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省县级前列、三市首位。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引导企业家解放思想。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家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培训和引导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引导企业家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创新,舍得投入,推动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二是着力培育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对天润曲轴、威力工具、奥文电机等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拉长延伸产业链;对鸿通管材、中达轿车、芸祥绣品等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引导其建立完善内部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对万图高分子、华泰分子筛、博康特建材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引导其迅速膨胀规模,积极打造知名品牌。三是着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尽快引进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力打造最大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基地。推进经济开发区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将华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引入到进行产业化。推进建设“中物院表面工程技术中心”,全力打造首个“表面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提供技术转化、企业孵化、资源共享等全方位服务,推进传统型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化。四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加快三个平台建设:(1)企业科研开发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开发机构,并充分发挥现有创新平台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争取每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新认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以上,两年内新引进建设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在继续抓好科技促进周活动的同时,每年围绕高分子材料、家纺新工艺、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组织举办3—4次“小而精”的产学研专题对接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3)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实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五是着力推进科技与金融合作。积极促进深圳宝利特投资有限公司、香港阳光基金等投资公司和银行系统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等集聚,通过将知识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产业资本,加快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六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每年定期组织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企业了解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积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沟通联系,收集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定期发布并推荐到企业进行产业化。启动建设我市科技合作信息网,为企业创新搭建信息平台。积极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扶持,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高层次人才舍得下本钱,特别是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人才,采取灵活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