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学校布局一直在调整中。这些调整对于提高农村办学效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处于农村教育第一线且作为其中直接承受者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而言,他们对此有何看法呢。他们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学校布局调整的成败及其人民对政府办教育的满意度。本文试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对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一定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选取重庆市四所学校进行,四所学校都是面临撤销的村校,其中小学和初中各两所。调查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7份,有效问卷275份;回收率92.3%,有效率99%。调查问卷分两部分,共有26道题目。此问卷经过2次试测和修订后定稿。另外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数据经过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撤校”和“将来准备就读的学校”的态度和看法
调查显示,约34%的学生对撤销现在所读学校和进新学校读书感到高兴,约27%的学生反对,近40%的学生无明显态度。调查中发现,现在将撤销的部分村校甚至没有合格的操场,更不用说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每班配备电脑和网络)、新式教具等。这些教育设施直观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印象。同时,村校教师们对自身地位的悲观看法也影响着他们的敬业精神;村校生源质量也影响着学风和校风。诸多因素使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与周围其他学生较多的学校(各级示范学校或城市学校)差距较大,这些通过社会传媒和教师及家长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情感和态度。此态度可从学生对“将读的学生更多的学校”的乐观看法反衬出来: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学生更多更有趣,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高。撤校后使学生可能进入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就读,未来发展可能更有前景,这是学生赞成超过反对的根本因素,也是政府撤校得到学生支持、得以实施的最合理原因。虽然学生们总体支持撤校,但近80%的学生也希望政府能多考虑自己的想法,并对交通费或住读费予以一定的优惠和帮助。
2.学生对“撤校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的态度和看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讨论与建议
1.政府“撤校”政策审慎实施,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影响
“撤校”基本符合学生追求享受更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但支持者略多于反对者,说明“撤校”的学生基础并不牢固,尤其对小学生和女生而言。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生就读便利性角度考虑,“撤校”政策应审慎施行。“撤校”最好从一年级停止招生做起,待高年级逐一毕业后自然进行,不宜中途过激实施。可以先从学生年龄稍大的初中做起,衡量实施结果后再决定小学是否撤校。如果必须中途撤销,若有可能,可以尝试将学生和教师整班并进新的学校构成新的班级,减少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不适感。“撤校”后改变学习环境对年龄较小、见识不广、适应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影响较大,因而“撤校”时应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家长会、教师、学校等做好教育组织工作,从物质、经济、心理、就读等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抚慰和照顾。制定充满人文关怀的“撤校”补偿实施条例,对学生的车费、住宿费给予一定补偿,对学生选择学校、选择班级尽量予以满足。在新学校应注重对转校学生的关心和教育,防止其受歧视或被忽视,防止其学习落后而产生巨大心理落差,从而对“撤校”政策和政府产生埋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