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策略研究 运用创新性教研模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良好教研氛围形成、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教研平台,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的一个重要问题。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中心小学坚持把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来自教师的亲身实践、教师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和现实问题,采取了“课例+互动”的创新性教研模式,分层次地开展了四种案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找出当前评课中存在的误区是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基础

现在,教师们参加的各级课堂教学观摩甚多,但基本上都是采取“听课―执教者谈教学设计意图―听课教师评课―专家小结”的形式。这种“听课+评课”的教研模式,不能很好地将评价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还是不能得到解决,因此教师们感到收获不大。具体体现在:

首先,评课座谈中老师们一般只讲优点,不提缺点,更是抓住课堂中的一个小小的特色大加赞赏,即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只当作教学中的一个小失误,而不去运用新课程理念加以剖析、探究,达不到提升课堂教学的目的。

其次,就课论课,评课空间凸显个体化,认为评课是个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这就弱化了执教教师、听课教师以及专家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机会,不能形成共识,更无法起到示范、辐射、提高、解决问题的作用。

第三,虽提供了优秀案例,但缺乏专业引导。考虑到气氛,专家的点评也只是简单地小结意见,从而淡化了存在的问题。

第四,目前许多观摩课只有欣赏价值,没有实用价值,更没有推广的意义。因为整个教学过程经过了教师无数次的反复,是教师完美的预设,大大增加了表演的程度,课堂看似生动活跃,问题却没有了。因为缺乏专业引导、互动交流、问题的剖析,最终老教师很难将束缚了自己许多年的老教法与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结合起来,年轻教师甚至不知道新课程下的课该怎样去上。

二、明确新课改下教师的听评课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关键

听课、评课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发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一个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转变听课、评课的方式,才能使教研发挥有效的作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观摩课案例。观即看,摩即相互切磋。教学观摩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帮助教师改变头脑中固有的“观摩等同于展示”的旧有观念,使观摩过程成为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共同研究和主动学习的过程,提高观摩的实效性,学校改变了教研活动中旧有的观摩方式,由评价式观摩转变为研学式观摩。首先,帮助教师明确教学观摩的目的。教学观摩不再以展示、评价为出发点,而是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共同研究,使观摩成为观摩者与被观摩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其次,我们的观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鼓励教师选择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自荐观摩研讨。这种尝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观摩活动,将教师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之上,帮助教师解放了思想,消除了心理压力,也解决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丰富了教育的新经验和新策略,增强了教师研究的热情与意识。观摩后,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围绕共同的反思点进行研讨。观摩者多视角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多方面的反馈与多种经验的参与,有益于教师调整和丰富教育策略,为教师更主动地参与教育研究,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机会创造了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共同的反思又为教师营造了群体研究的氛围,引发了更多教师主动尝试、深入探究的愿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推门课案例。为了真正发挥“教师听课评课”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把“推门课”提高到教师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来认识,让听课评课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需求和份内工作。学校领导、老师通过推门课,在互听互评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进一步领会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过程中,如果缺乏交流合作与行动研究,就不可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树立问题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计划与行动,深层次的进行回顾与反思,批判性的对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只有转变听课、评课的方式,使教师的理念在听课、评课中升华,教研、教学能力在听课、评课中提高,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才能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