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和谐发展的两大内驱力 浅谈和谐机车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诗《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写道:“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从这首诗中,我读出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两大内驱力。生命关怀和智慧启迪。在我看来,它们是促进一所学校甚至是整个教育和谐发展的内在机制,欠缺了这二者的学校和教育必将是平庸的、甚至是产生了变异的学校和教育。

处于生命较完满状态的教育者,对处于不完满状态的受教育者应施以生命关怀和智慧启迪,使他们发展和丰富生命,激活和养成智慧。

一、生命关怀

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一个生命所能享有的最大尊严就是生命得到真正尊重的尊严。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缺少对个体生命和尊严的真诚尊重与呵护,缺少真爱与宽容。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必将因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而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扬弃。

教师最应该努力学习的哲学是生命哲学,教师应该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在关怀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激情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底气的教师。

生命关怀以主体生命的实现和充实为目标,它指的是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也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更指这两种群体在教育交往对话过程中的互相交融、互为统一。

生命关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富有爱心,让生命沐浴爱的光辉爱心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它是一把衡量精神海拔的标尺,是一架称量品格质量的天平,是一剂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它更是一种塑造美丽人生的高贵材料;它应该是自然的进发而不是故作姿态,应该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应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它不仅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意味着小心翼翼地、深思熟虑地、关怀备至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去引导学生暂时失当的行为,去唤醒学生暂时迷惘的灵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献上自己的爱心,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人格的锤炼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

2.让宽容撑开心灵的晴空宽容以丰富复杂的人性为基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性世界有深刻的把握。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能对学生的种种不规范或过失行为做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宽容。如果教师都能具备一颗宽容之心,都能把握宽容的时机与艺术,那么教育就一定能增添很多诗意与人情的美。当然,那种不讲原则的宽容,则会变成纵容。

3.近其人,知其心《礼记》中说。“知其心,能救其失也。”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特别是那些在思想行为上已经呈现出一些异常变化迹象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措施,就一定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很多令人痛心的悲剧。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训斥,不但与教育的真义相违背,而且会使生命陷入沉寂与沦陷的泥潭。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教师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信任。

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和学生的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亲而不溺、离而不疏,过于亲近往往会消解教师角色,过于疏远则会产生隔阂。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我们学校一直注重深入实施德育导师制,教师和学生结对,教师用亲切的微笑缩短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用循循善诱的语言为学生指点迷津,用肯定的眼神鼓励学生拥抱阳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人类发展的任何一次大的飞跃,都离不开对现有认知和现有存在的求异和扬弃,甚至否定,任何新的、创造性的、开拓性的东西,都是基于生命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造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更新教育观念,增设创新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差异,注重基础积淀,重视价值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无愧于生命存在的有智慧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学校

(责任编辑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