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工作总结报告
一、20xx年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科技奖项再创佳绩,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基于硫系玻璃的新型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647件、授权量达到59175件,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和58.4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增长27.07%。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4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家(其中省级1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三是科技金融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制定了《xx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xx市首支机构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设立了xx银行xx科技支行、中国银行xx科技支行。四是创新优势企业培育梯队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截止11月底,纳入统计的7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3.06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47.9%。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7%。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市落地。北仑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xx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六是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新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4项、7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限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356家(比上年增加41家),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七是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凸现。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6个,由我局启动并长期支持的“甬优”杂交水稻项目和“振宁”土鸡项目再获重大新进展,“甬优12”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连续三年创浙江省晚稻高产纪录,“振宁”黄鸡配套系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认定。“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技术”等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八是区域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市科技进步指标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组织编发《xx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11年度评价报告》,20xx年全市创新指数为364.85,比20xx年上升18.28%。据《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宁波以0.9151的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九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江北慈城、奉化溪口等地震监测综合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八个县(市)(注:老三区参照市本级考核)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二、2012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化“三思三创”,凝炼科技工作重点按照全市“三思三创”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精筹划、细布置、抓进度,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凝心聚力、破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要求,积极谋思路、强举措,把科技工作重心前移,以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意见,强化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相关决策参谋,充分利用调研考察、专题汇报、工作请示等途径,就我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举措、科技金融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抓实考核和创强,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总要求,参与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的起草,明确强化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评价,编发了《xx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白皮书》,对11个县(市)区、“三区一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抓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稳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结合上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11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对全市11个县(市)区、“四区一岛”进一步了全面考核评价,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将考核评价结果发文通报。由于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对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及鄞州、慈溪、余姚等3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对r&d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照个性化、差别化、科学化的原则,提出并下达了各县(市)区和“四区一岛”2012年度科技进步目标指标分解方案,并定期举行科技进步考核形势通报分析会,提出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反馈意见和工作要求,争取做到研发活动“应报尽报”、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三)强化培育和服务,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推进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宁波大学等高校调整学科和科研布局,加大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海洋技术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基地的支持,建成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3家,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技术研究,抢占海洋高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制高点。围绕“4+4+4”产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杭州湾新区汽车研究院等38家创新载体。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跟踪服务,实行每季度调研制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突出企业创新载体的培育,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和工作指导,新培育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8家,组建成立了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新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8个,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6个。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按孵化企业毕业率给予补助支持。引进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各类科技项目向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开放。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和专利事务所推荐、申报、认定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八)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对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进行了隆重表彰和奖励。以打造“天使之城”为重点,加强创新创业舆论引导,深入挖掘我市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型企业创新转型的先进典型,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宁波科技工作的特色、经验,进一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据统计,全年组织(参与)新闻发布会3次,撰写报送各类科技类信息2800余条,有800余条科技新闻(专题报道)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其中10余条科技新闻(专题报道)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头版刊登。深圳高交会期间,我局会同市委宣传部、人才办、市发改委联合举行“xx市创新创业投资政策推介会”,向46家创业投资机构、60多家新闻媒体、20多位海外高端人才发布推介宁波“3315计划及海邦人才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创新创业投资政策,有效地宣传了宁波科技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投资环境。
(九)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清正、廉洁“文明机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干部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走基层、解难题,累计走访企业102家、行政自然村8个,现场解决企业困难(问题)50余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抓好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机关单位及各支部整改提高和晋位升级。进一步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开通了宁波科技政务微博,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再次被评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技信息网也再次荣膺“示范网站”称号。优化业务流程,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完成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测评、整改和评级等各阶段工作。制定《xx市科技局科技会展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出国境管理、重大经费支出的审核,对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制定出台了《市科技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办法》,完善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运转高效的科技管理和问责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监督,确保“八个严禁”、“52个不准”、“五个不直接分管”等规定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实行实时提醒制,关口前移,防微杜渐,对群众反映或发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领导注意并整改。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和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科技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市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肩负着先行探路、率先发展的重大责任,必须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走在前列。从我市发展现状看,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要素瓶颈凸显,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较大困难,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转向产业链高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微笑曲线”),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加快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转变。从我市科技发展实际看,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科技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较大的压力。从量化指标看:全社会r&d投入强度低,20xx年我市全社会r&d投入r&d强度为1.89%(20xx年预计为1.95%),对比深圳、杭州,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xx年杭州为2.85%,2010年xx市就高达3.5%),实现“十二五”2.5%目标的压力很大;近年来我市专利授权量总量大、增幅快,但发明专利比例偏低(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比例不足3.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与同类城市比总量、规模均有差距(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不到30%,而20xx年深圳就达到58.2%),且缺乏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这些量化指标,反映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总体现状和水平:我市科技资源相对薄弱(高校、研究院所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企业研发能力较低(产业创新水平偏弱,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临港型重化工业创新突破难度大,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规模小,服务能力和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科技、人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事关发展全局,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实施,以及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对科技工作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我市科技工作涉及面更宽、任务也更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科技管理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