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创建方案 [科普示范村创建总结材料]
【摘要】
:**村位于浙北**县水口乡,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2692人。土地总面积18339亩,其中:耕地面积4453亩,园林1500亩,林地面积12380亩,属丘陵地带。主要产业:茶叶面积1500亩(其中:村集体茶场460亩),东魁杨梅500亩,苗木约3000亩,野**村位于浙北**县水口乡,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2692人。土地总面积18339亩,其中:耕地面积4453亩,园林1500亩,林地面积12380亩,属丘陵地带。主要产业:茶叶面积1500亩(其中:村集体茶场460亩),东魁杨梅500亩,苗木约3000亩,野生蔬菜500亩,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综合型生产村。全村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2家,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266元。村集体年收入71.6万元,集体经济人均可支配数达到266元,实现了户村双赢双增。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省卫生村”,市、县“先进基层组织”和“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2005年**村创建省“科普示范村”,创建已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创建“科普村”工作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落实科技工作责任,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工作要求,我们成立了**村创建省(市)级科普村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省科技示范户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村委会配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并制订一系列科普工作计划,召开3次科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办法,并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步伐。
二、加大科技兴农的宣传力度,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抓基地示范建设和专业户培育。
根据我村产业现状,重点抓4大示范基地建设,即县级茶叶基地、苗木基地、杨梅基地、芦蒿基地。全村有各类专业科技示范户35户(其中有省级科技示范户一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和技术创新才能。以基地示范带动农户发展,以大户带动小户致富,以科学技术管理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2006年8月,组建了**县水口乡**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300多名,为全村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响历史名茶—-唐朝贡茶“紫笋茶”品牌。目前我村已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有机茶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竹笋基地认证等等,这些都是依靠科技知识支撑得来的。
今后,我们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围绕我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普工作,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杜绝邪教和反科学、伪科学以及封建迷信现象,使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有显著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