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市教委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工作精神,深入实施新一轮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xx教育总要求,加快推进更具活力的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整体工作 

(一)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核心素养”培育,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深入推进幼小双向衔接和小学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深入研究中高考改革,推进新中考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课堂教学深度转型,开展研究式、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探索项目化学习新样态,深化推进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深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学前重点推进以生态启蒙为核心的幼儿亲自然活动,小学重点推进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初中重点探索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高中重点探索构建大单元、主问题导学新课堂,深化区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基于已有的在线课堂技术环境,架构以基础学科和主题教育为重点的网络课程及其管理发布平台,丰富基础教育资源库,拓展师生教育教学的活动时空,推进其社会化应用共享。加强理化实验室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并推动人工智能赋分探索。切实做好第三批xx市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的创建工作。开发教学管理与教研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并推进应用。 

(三)深化创新素养培育项目 

启动第九轮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展2021年xx区重点创新实验室的评选工作。进行第八轮创新实验室建设专项调研;完成第三轮创新素养培育基地成果出版;开展2021年学生研究成果评选。进一步完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区域创新素养培育共享机制。 

(四)加强图书馆建设和应用 

优化区域图书馆藏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馆藏资源区校两级一站式管理、一站式分享模式。丰富“xx教育阅读平台”资源建设,组织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开展文献综述撰写等专题培训,促进网络资源利用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图书馆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优化区域图书馆建设和应用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区域图书馆以评促建工作。 

(五)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和支持本区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落实《xx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公共资源规范管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民办学校招生统一网上报名摇号录取办法。利用民办学校办学机制优势,推动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工作,打造民办特色品牌。成立xx世外教育集团,打造公办民办教育合作共同体,探索建立公办民办资源辐射共享平台,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六)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 

规范高中国际课程班建设,推动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实施。巩固深化人文交流机制,支持本区学校开展国际校际交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教育。推进沪港澳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本区学校与港澳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务实的合作关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学校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教师互动交流,促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联动发展。 

(七)促进特教工作优质融合 

落实普特融合,加强随班就读融合教研,开展特教教学评优活动。根据区域实际需求,在部分中小学增设特教班。推进医教结合,提升巡回频次和质量,加大对重残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注重保健康复的成效评估及个案研究。深入推进石化工业学校中职特教班的发展与内涵建设,跟进首届中职特教班学生的见习和就业。推进“xx区特殊教育管理平台”的档案数据录入和应用,开展特教五项评估,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校(园)。 

(八)做好招生入学工作 

平稳有序开展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编制“2021年xx区学前教育阶段招生计划”“2021年xx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2021年xx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关于2021年xx区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和《关于2021年xx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推进一年级新生、初中预备年级新生网上信息登记和报名,实施公民办学校统一登记同步报名、民办学校招生电脑随机录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做好招生信息的审核和验证工作。 

(九)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全面实行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有序组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认证工作。继续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评价水平。深入研究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持续推进学分绩点制管理。 

3.做好民族教育工作 

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民族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形成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班安全稳定管理机制,规范民族班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丰富民族班学生文娱生活,充分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