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湾小学薄弱学科建立原因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学生知识的需求由原来的单一性向各学科交叉进行转变,同时打破了原来一个知识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集中教授的编排模式,而是通过分层,由浅到深,各个年级渗透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各年级必须把握好各知识点的点拨与接受。使得每个阶段的知识点必须较好的掌握,否则,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无法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近几年来从每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检测中突现出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不足,严重影响到了高年级的教学。特别是数学课的教学,在我校高年级尤为突出。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对前面知识的掌握不实,这主要表现(包括计算能力,基本的数学关系和基本概念)。特别是从近几年的成绩来看,低年级高,中年级较高,高年级低,也就是形成了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成绩反而逐渐下降。其原因是随着年纪级的不断升高,知识进一步深入,拓展。学生在低年级中的基础打得不够。这主要是中年级的教材面窄,常见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反复训练,进行机械记忆。这样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数学关系的复杂化,使学生无法辨别。另外,中、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特点,数量关系的深入,教师重视了数量的分析而忽视了基本计算的训练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些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淡化了计算和以前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计算能力得不到巩固,使得计算的准确性得到了下降,导致计算的不准确。概念的含糊使学生学习新概念更为头疼。为此,为了扭转这一现状通过教导处和教研组商定,将高年级数学定为我校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为扭转我校数学低年级高,高年级低的这种局面找出对策。
第二篇:薄弱学科产生的原因薄弱学科产生的原因,
学校各科目教学中,薄弱学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品质、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缺乏学科带头人(多数学科教师教龄最长不达5年),
重要因素是第一因素,教师的素质(基础扎实全面、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新教师,上岗后只要熟悉业务1学期即可成长起来)、业务能力是根本因素,决定因素。好的质量必须有好的教师作为保障,当教师素质偏低时,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加强教研培训,改变或提高教师素质,在校本培训中实现高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共享,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德作用,借以提高教师素质,改变落后面貌,众所周知,没有一个教师不愿提高自身素质,只是学校校本研训中,如何提供一个为大多数人接受并主动参与的方法、环境。在这一方面,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制度规范、名优引领、自我激励的模式,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制度规范,旨在建立一种规范的教研方式,强制性地让每一个教师必须投入校本教研中,进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建立规范的制度,确保校本教研的经常性、规范性、明确目标、操作、
1、校本教研经费投入机制,分常规性奖励、成果性奖励、激励性奖励(提高奖励),建立分级奖励机制、资料、培训、学习经费足额保障。
2、教研制度:教研学习制度、集体备课要求、学科包教帮扶制、常规听课三轮选拔制度、教研管理制度、教师分级选拔制度,四差(差班、差课、差科、差生)定期改进制度,尤其在差课改进中,我们提出“一谈二警三停”。即:“一谈”:第一次不达标者,校领导与其谈话;“二警”:第二次不达标者,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第三次还不达标,停课一周,听优秀老师的跟踪课,包组领导监督、分管校长、教务主任、优秀教师作专题辅导。
发挥名优引领作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调配优劣结合方案、发挥优秀教师作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相对薄弱学科的教师结对帮扶跟踪课从教学上求改进,从管理上提质量,从备课上提素质,教研上提能力挖掘教材。制度上求保障,
自我激励、
专业3年发展规划、成长记录档案、进步奖励机制、教师论坛-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学术的交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期测试成绩对外公示、接受学生评价、建立自逼机制。
奖惩上求激励,
二是各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后辅导方案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常规教学要质量永远是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学校将注重精细化管理,做到:“严、细、精、恒”,重点检查备、教、改、导、考、析、研,做到有检查就有反馈,有问题就有整改。检查的结果实行通报,存在的问题,通报到人,限期整改。师资的需要,减少无序流动量。加强学科建设、力求在一个组合内就学科教学与研究,薄弱学科改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学术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分析总结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教学成绩转化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
应届生的巩固率、提升人数及变化情况考生文化课水平状况;分析确认哪些学科、哪些班级、哪些教师的教学成绩拖了总成绩的后腿及原因。重点查找教学常规的落实、督查、反馈与矫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团队精神,课时分配与学生学习的时间管理,学生学法指导及心理疏导,学生学习风气及学习规范等方面,影响年级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调整、制定下阶段备考工作具体整改措施和工作项目安排。确定下一次努力的目标。(要“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的贡献率。
、抓好教育教学监控、督导、研究工作。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督导,组织教研员推门听课,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及时通报学校教情、学情和管理状况,召开好研讨会。2
、重视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工作。
、强化优势学科建设。组建学科专家组,研究中考信息,强化对教师的教研培训工作。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措施作进一步的明确,引导教师“以研究的姿态进入岗位”,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果。4
、改革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基于对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益完善,改变过去奖励的办法,提高改进的积极性。加大奖励幅度,激发被奖励对象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师资建设,为抓管理上质量保障。
5、举办学校管理创新论坛。由教研室、教务处分重点牵头,定期交流磋切,共同研讨学校管理、教研创新问题。6
、组织优秀教师讲师团送教进农村。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讲学,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7、开展市直学校相对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加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教研活动。
8、分别举办普高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班。重点培训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提高他们教学管理能力。
五、推进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提升办学品位。
9、培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的典型。
二、课改的“三步曲”:
1、改变评价,让老师首先动起来量化指标:以课堂评价为突破口,制定3条指标:(1)课堂气氛要热烈、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讨论;(2)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学校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上好“三课”:(1)上好示范课:首先,学校领导走上课堂,然后各科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2)上好过关课:所有教师都上改革课。(3)上好跟踪课:对没有“过关”的教师,由领导、骨干教师对他们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
“一谈二警三停”:“一谈”:第一次不达标者,校领导与其谈话;“二警”:第二次不达标者,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第三次还不达标,停课一周,听优秀老师的课,教务主任作专题辅导。
2、改变模式,讲课只准10分钟
课堂模式的改革是教改的核心,如果不“大动干戈”,很难在短时期内触动教改的命脉。提出“10+35”模式,教师讲课时间小于等于10分钟,增加启发性语言,减少知识性语言,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教师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从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质的变化。教师一旦想通,大胆走上实践之路后,“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就变成了现实。
3、改变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长期的听课中,教师一站讲台,往往就找到了“独霸”讲坛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多讲起来。其实,只要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学会的东西,教师都不要讲。。
三、课改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评价改革
1、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板书条理,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
2、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参”,显现上课主要措施,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
3、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要求:
1、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积极主动,紧张活泼的气氛,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2、不集中背答案,不集中做练习题。
3、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
4、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课堂结构要求是:
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
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
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
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
5、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
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2005年
对教改的提升意见:
1、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2、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生命之源,课堂就是研究人。
三个关键环节:(1)预习: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2)展示: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由预习,到确定目标,再到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体会,更深、更快。(3)反馈:本环节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同时优生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
(二)多层面开展课堂技能传帮带:
1、上课类型。骨干教师上观摩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各学科上调度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
2、听课要求。领导班子每周听7节,班主任5节,普通教师3节。
(三)开展课堂大比武活动。多媒体教室几乎每天都上评比课的,有校委组织的,有学科组织的,有是年级、班组组织的。每周六下午对本周评比活动进行评析、总结。
(四)评选校级教学能手活动:学校评估小组(5人),对各学科推荐上来的参评人员,进行“推门”听课,严把质量关,对当选的教学能手,奖励考核分数,发放月津贴,(专家级:每月500元,能手级:300元,优秀级:150元,进步级:80元)。
(五)结对子工程。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定期开展对被帮扶人员听课,既是对本人的评价,又是对帮扶人员职责的检查验收,与考核挂钩。
第三篇: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回顾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虽然我校的名次有一定的提前,但薄弱学科、薄弱班科依然存在,这也是造成我乡的教学成绩始终居于下游的原因,薄弱班科和班级的存在给我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到底薄弱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反思,我们认为形成当前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班级的主要原因来自四方面:一是学校,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四是社会,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校原因
学校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在管理中,我们在教学质量这方面存在着重视不够,领导引领指导不到位,虽然工作有布置,但在跟踪检查总结中不到位,对薄弱学科的教师的监管力度不到位,造成了一些薄弱学科和班级的产生。
二、教师的原因
1、客观上讲:
我校师资队伍老年化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老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思路公式化,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而现行的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上留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上要灵活创新运用,而一些老教师有这样的心理,“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千
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造成薄弱学科的产生。一些教师,包括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标准没能认真学习与解读,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表较突出,所以在课堂上教学的创新就不可能了。
2、从主观上讲
(1)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主要有: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没有层次,教学随意性很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师没有把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完成课程要求的主要资源,备课时决不能上哪一节就只备哪一节,对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课时在整个学科中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甚至这一节内容能体现课程中那些需求,都要研究到,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反复通读教材,对每一节都要深层思考,抓住其思想精髓,在课程的意识下对教材要有拓展,绝不能满足于能讲教材会做例题。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有的课堂上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两根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合作、探究课堂上做的很少,要么运用的不恰当,要么流于形式,一些现有的资源没有利用,也没有资源生成意识。多媒体投影利用率很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无法整合,直接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完成参半,如果每节课在效率上有一点差距,日积月累便形成较大距
离,如果每节课留一点“尾巴”,每一节、每一章就有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差距便拉大了。
3.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道理我们每位老师都懂,每位学生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量也应该不同,但有相当教师经常让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吃不了”的学生不仅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还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他们对学习无兴趣,自信心下降,成绩会越来越糟糕,以致形成学困生。
(2)老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爱心、耐心、恒心,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如果老师认识到教好每位学生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他就不会把学困生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像爱学优生那样爱学困生,那么老师就不会把学困生当成自己的负担,辅导学困生时也会极具耐心、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教师缺乏对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效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而低效的学习方法却是“事倍功半”。学习实际上也是培养好习惯,好方法的过程。一些学科的任课教师能针对所教的学生制定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天天抓,使学生能做到全神贯注的听讲,积极的思考,先理解后记忆,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自觉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效率高,而一些教师在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做得不
够,造成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虽然费了很大劲,成绩仍旧不理想。
三、学生的原因
(1)遗传因素,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的影响,都有智力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从生理上就决定“待进生”的存在,这是无可厚非的。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以至于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形成不读书,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现如今学生上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耽误了听课、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如课上松松垮垮,课下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但原因的症结还在学生本身,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现在学生懒惰的心理。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教育方法不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改进措施:
一、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虽然学校工作繁多,但我们校领导要提高认识,把提升教学质量当做学校的生命,在工作布置、指导、监管上要加大力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治理力度。
二、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是解决薄弱学科这一症结的关键。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通过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交流相结合的备课形式,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教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
三、决胜课堂,抓好追踪听、评课,向课堂要效益。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改进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这就急切的要求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了帮助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成立了听课、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并提出的意见,帮助教师进行自我改进完善。
四、追踪检测薄弱学科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抓备课、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检测和成绩分析。抓好周练、单元检测和月考工作。每次考试结束以后,及时依据成绩,对该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
存在的问题。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
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要加强薄弱学科质量提高,一定要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引导家长与学校、任课教师、学生牵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六、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以学习促提高。
组织骨干教师为薄弱班级、学科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效应。一方面安排本校骨干教师到薄弱学科班级上1—2节示范课,另一方面要求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去听课。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做到学用结合,借鉴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身。
七、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改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
同的措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热身活动
通过这方式激发了我们各小组的积极性。各位老师各显才能。各位老师的表演深入人心。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个令人难忘的学习之旅。也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其次,本次培训还有幸听到了翟老师和谭老师的讲座。翟老师的讲座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获取方面,更多是对我自我提升的激励和警示。毕业以来,从教八年有余,的确是工作热情下降,也没了充电进步的愿望,更多的是倾斜在家庭孩子方面。教育路漫漫,我仍将上下而求索。谭老师的自然拼读教学法,更是让我初步习得这种平日我不太常用的教学法。希望在今后,能更多的接触这方面的培训,能让我熟练自如的应用于平时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