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案例:构建“五位一体”多维评价体系 助推幼儿教育评价持续深化
幼儿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在幼儿教育课程实施中,教师、儿童、家长和管理者都是评估主体,要一起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教育评估中来。
*幼儿园推行以“五位一体”多元融合体系引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紧紧聚焦“自然环境、幼儿本身、教师辅导、学校教育、家长引导”五大方位,以“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多元融合一体化评价模式,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立足本园特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调整教育评价结构、提升学前教学质量,综合推进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自然环境”主体,激活幼儿探索世界本欲
*幼儿园在幼儿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积极提倡提倡“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注重指导教师落实实践“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支持儿童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开展深度学习。为了避免重视幼儿外在行为而忽略内在情感感受的现象发生,幼儿园秉持动态的多元课程评估观,立足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对儿童在户外玩耍和感受自然时表现出来的的情感、能力、态度等进行全方面的过程性评估。
比如带领孩子在户外草坪玩耍,不仅仅要注重孩子“有玩的东西”“有玩的地方”,还要注重孩子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就像是让孩子用手摸一摸大树的树皮,感受它的纹路,用手摸摸小草,感受它的生机。再比如带孩子玩泥巴,让孩子亲手感受能够自己主动改变泥巴的形状,增加行为主动性,并且还可以和孩子分工合作进行艺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够让孩子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丰富幼儿协作协调能力。
聚焦“幼儿自身”主体,挖掘自身更大潜在能力
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因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始终坚持儿童为本,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政策价值观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政策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指引幼儿园保教实践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基础价值指引。
儿童的学习绝不是一堆没有灵魂的刻板形式或冷冰冰的活动组合,*幼儿园高度重视儿童内部动机驱动,在幼儿活动后,教师会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将观察记录、游戏故事记录等各类表达表征内容与小伙伴一起分享,让幼儿在观察、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儿童的角色由传统的被评价者转向为评价主体,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积极学习态度,坚守儿童立场,推动评估课程提升。
聚焦“教师辅导”主体,赋予教育个性多元过程
教师是幼儿教育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评价主体,*幼儿园通过“特色管理”推动教师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支持教师深入挖掘每一名幼儿不同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以及行为习惯,进而将幼儿信息数据汇总分析,对教育评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真问题展开研讨,形成从个体—班级—年级组—教研组—园所课程质量评估通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另外,幼儿园会不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座谈”“家长漂流书”等系列幼儿园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教师共同深入活动或者课程的讨论和推进,帮助孩子解决和处理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感受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知识运用和能力体现,感受幼儿的成长与进步,从而转变对幼儿的评价视角,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幼儿园“五位一体”多元融合评价模式,有效保障了儿童自主选择权利,更加全面对教师多元化开展教育课程起到引领作用,家长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更加清晰自我定位和丰富自我参与。
我们清晰认识到,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某个时间段对孩子分出三六九等,而是要持续秉持“以人为本”思想,以平等、欣赏、乐观、发展的态度对待被评价者,激发被评价者参与评价的主动性,以促使每个儿童都能挖掘出自身最大潜力,培养出更多活泼、健康、聪慧的中国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