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在国家发改委去年推出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十二五”重要工作内容的背景下,2011年,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投资杂志社、中国低碳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投资峰会将于十月底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峰会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投资发展,旨在配合“十二五”规划,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经济增容增速、gdp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投资生产和各地城市的低碳发展。
为突出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务实功能,峰会将努力为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提供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解读、咨询对接,为城市与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在招商引资、投资建设方面提供直接、高端的优质对接;并特别邀请在低碳产业领域有明确招商引资需求的10座城市和有明确投资意向的100家领军企业重点互动并促成签约合作。
通过峰会的主题不难看出,其实质主要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也许有一些人对这里的低碳经济有所疑问,那么低碳经济指的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碳经济,其实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目的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它的起点在于统计碳源和碳足迹。其实质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低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最早的政府性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由于其地理和资源的限制,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使其能源供应由自给自足走向了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而在2006年,前世界首席经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更是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面对越来越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变暖,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更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
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现任国家环保局总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的张坤民认为:“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欧美国家大力推行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时。却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其挑战来源于四方面。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国家基础建设带来的能源消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高碳”所带来的“发展排放”,则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那么在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不牺牲环境谋发展的问题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由于中国地理和资源的限制,导致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上非常的有限,而煤的大规模使用对环境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三,中国的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第二产业的工业,资料显示,工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约70%,其中钢铁、电力等高耗能工业,更是占了工业能源消耗的64.4%,而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也是一个重大难题。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有限,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而在技术方面的发展需要的巨额资金更是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
从本质上,低碳经济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身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低碳经济对中国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也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六,成立的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七,进行试点应用,树立典型作用。目前,深圳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而低碳,有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还有利于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解决啦民生问题。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时也符合我国接与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