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特色文化产业调研(之四)

第一篇:扶持特色文化产业调研(之四)市政协六届三次主席会议文件之四

扶持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莆田跨越发展

(征求意见稿)

——莆田市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2012年4月26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届二次会议精神,配合省政协做好“推动福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专题研讨会,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工作部署,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组织部分委员,于4月5日至6日,在王玉宝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各县区对“莆田市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我市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现已形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11年底,工艺美术方面全市共有木雕、玉雕、石雕、竹雕、铜雕、漆器、工艺编织、金银首饰、油画等相关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年总产值达400亿元。2011年,莆田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数3829个,比增16.3%,位居全省第五;资产总计128.97亿元,比增25.0%,居全省第五位;主营业务收入253.33亿元,

1比增46.0%,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共有从业人员5.64万人,比增4.0%,居全省第五位。全年共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80.85亿元,比增49.0%,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继续领跑我省九地市。文化旅游业方面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4a旅游景区2个、森林公园1个、水利风景区1个、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依托妈祖文化朝觐旅游,辐射带动了工艺美术、九鲤祈梦、南少林禅宗武术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仅2011年就接纳游客1012万人次,总收入86.5亿元。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市文化产业明显加快发展步伐,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扶持:

1、成立机构,明确目标一是成立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梁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市委宣传部设立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二是出台了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莆田”的《实施意见》,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编制《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等,明确莆田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东方工艺美术之都、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2、搭建平台、创设环境一是举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中国•莆田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等活动。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活动,展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形象,扩大影响,为莆田文化产业发展集聚了旺盛的人气。二是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11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2012年预算已安排600万元,计划到“十二五”末,每年提高达1000万元。2008-2011年共补助湄洲岛妈祖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782万元。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已建成的莆仙大剧院、秀屿上塘珠宝城、莆田工艺美术城,还有在建的涵江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仙游工艺产业园,改善了文化产业环境,成为我市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宣传营销的现实平台和重要窗口。

3、相互促进,科学发展。将旅游与工艺美术产业结合,相互促进科学发展。湄洲岛以妈祖文化为依托,开发旅游工艺产品和文化休闲服务,发展妈祖文化旅游,建设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秀屿区以上塘珠宝城为依托,打造金银珠宝首饰、石雕加工贸易产业基地。荔城区以木雕、石雕、玉雕和珠宝石四大行业为依托,建设莆田工艺美术城,打造全国性工艺品展贸市场。城厢区依托木兰坡、广化寺、凤凰山等名胜古迹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涵江区在以华昌珠宝等为龙头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投资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仙游县拟建工艺产业园,依托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雕刻、编织、漆器、仿古等工艺美术行业。

三、存在问题

1、产业化意识差。尽管各行业的规模、体量大小不一,但整体上呈现分散、粗放的初级状态。一是天然资源浪费严重,如荔城纹石和仙游七彩石资源独特珍贵,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很好,但缺乏引导和管理,发展速度缓慢,纹石画发展接近三十年,至今还是原地踏步,仙游七彩石开发十来年,始终管理不善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低下二是历史人文开发力度不够。如妈祖文化、南少林文化、九鲤祈梦文化等缺乏深度开发,规划层次低,潜力没挖透,配套又跟不上,整体上显得单薄。游客多以观光旅游朝拜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足,相对周边地区同类行业的状况,经济效益差距明显。三是扶持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莆田油画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资金均未落实到位。工艺美术城则因为缺乏品牌效应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优势。

2、产业化和创新程度不高一是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的动漫影视传媒等新兴产业几近空白。二是聚集效应不强。大部分企业为分散的家庭式作坊,多数产品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而没有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延伸,所以相互剽窃、无序竞争现象十分普遍。园区建设滞后,缺乏产业链的打造和拓展,运作层次低,无法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3、优秀人才匮乏一是缺乏创新研发人才。大多数从业人员未接受正规的中高等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通过师带

4徒方式学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骨干技术员、老师傅则大多数年龄偏大,缺少创新理念和激情。二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现有的从业人员中生产加工类技工占多数,通晓管理特别是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的营销、策划、经纪等专业人才紧缺。为此,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往往造成人才跳槽甚至流失。

(供参考)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文化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文化产业门类开发不足且产业链不健全,作为莆田市产值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门类——工艺美术产业尚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而没有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展;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尚显滞后,创造的产值和影响力与资源禀赋并不相符;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产业由于受众和市场规模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二是人才、技术制约明显,目前优秀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缺口较大,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与提升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文化产业领域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管理部门和从业者传统观念束缚较重,创新意识不足,“以文化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政府培育环境”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文化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四是莆田文化产业发展在省内赶超福州、厦门等文化产业先进城市的发展压力较大,同时,受福州、厦门及泉州等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

5虹吸效应,莆田在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竞争方面处于劣势,能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将是莆田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很好促进我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既要务实也要务虚。所谓务虚,即建议由政府牵头,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组织召开专题论证研讨会,针对资源、管理、产、供、销以及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模糊的概念,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所谓务实,则建议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更好统筹协调资源、政策、资金、信息、市场、研训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和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与省里对接的构建党委政府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和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资源、市场、技术、产品等资源图文资料库及电子资料信息库,领导机构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各方面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处理,既可以及时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指导,又确保政策法规和政府意志的贯彻落实三是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文化产业管理职能,落实相应办事机构、人员配备及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加快建设“文化莆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服务意识,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加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是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集工艺美术设计研发、人才培养、商业运营、国际贸易、检测鉴定、大师创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发挥园区集聚效应,推动工艺美术、印刷包装等产业门类集聚优势集群跨越。通过文化产业园区这一平台,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探索组建莆田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莆田市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莆田文化旅游集团等;扶持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如华昌珠宝、连天红家具等,以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重点,引导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加原创知识产权比重,推动产业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型。同时,还要尽快建成产业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如莆田工艺美术版权服务平台、在线交易平台、指数发布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强化文化产品的品牌意识。首先要明确文化产业的重点,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两大核心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创意设计、演艺娱乐、体育休闲、节庆会展四大重点产业,着力推动印刷发行、数字传媒两大产业拓展提升。以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为核心任务,推进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等核心文化产业;发展创意设计、节庆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动漫影视传媒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化产业,从中培育特色品牌和实体品牌。为了强化品牌意识,可以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待开发和提升的文化产业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

7国内外有实力、有文化理念的投资者来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效益,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创作拍摄一批具有莆田风情的影视剧,邀请优秀影视剧来莆田取景、拍摄,传播莆田文化打造莆田影视品牌。二要策划、组织、承办能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影响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转移,推动莆台宗亲文化和民间信仰交流,提升节会规格及层次,促进节会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变虚为实,打造实体品牌三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在外开办分支分销机构、举办演出展览等。以国粹苑、聚仙堂等为重点建设莆田驻京文化视窗,促成工艺美术、莆仙戏巡演与国际展览、演艺等中介机构合作,借助深圳、北京、厦门等大型文博会平台,宣传推介莆田文化产业项目和品牌。同时为了防止行业内部抢市场、挖技工、争客户等恶性竞争,除了积极倡导行业自律之外,必须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及时申报各种专利和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托管、质押机制;发展版权代理、知识产权评估、演艺经纪、文化产品拍卖交易等文化中介行业;实施版权保护工程,争取省版权部门在我市设立版权保护中心,统一受理文化产业的作品登记、版权交易及侵权调解、查处等工作,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产业的品牌。只有打造过硬的品牌才能有效提升产业的品位和档次。

4、树立骨干突出特色文化产业。首先应将妈祖品牌的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打造并提供更具特色和体验价值的产品。对妈祖故乡进行资源评估,凸显妈祖的神圣性和祖庙的唯一性。

8建立妈祖文化遗产保护系统,构建岛海城三位一体的妈祖文化生态区,突出“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特色,提升妈祖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二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与科研单位、高校以及科技人员、工艺大师合作,开发新的技术、工艺、品种,提高产品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以创意、创新及品牌的锻造寻求文化增加值的突破;开办工艺美术研究院,邀请专家、团队为企业策划、包装、运作,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谋求国内外工艺美术行业话语权,将莆田打造成集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国际工艺美术产业基地三要依托莆仙大剧院,做大做强传统莆仙戏演艺业,不断研究探索莆仙戏发展新路子,突破区域限制,拓宽演出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兴演出行业和表演、视觉、动漫、音乐创作等文化艺术。通过做精做强这些骨干项目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整合,带动我市各种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5、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知识和人才是重要的软实力。我市文化产业要发展提升,必须解决人才资源不足的“软肋”。一要培养大批技术人才。采取院校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升人才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支持莆田学院、湄州湾职业技术学院、市艺校和本市一大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园区实训基地,造就大批营销、管理、研发等实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文化传承人等高精尖人才。三要引进人才。畅通优秀人才“绿色通道”,采取团队集体引进、

9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重点引进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文化创意拔尖人才,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三要留住人才。加大文化产业领域杰出人才的培养资助力度,增加专业技术职数,建立优秀人才破格评定职称、选拔任用机制,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产品制作、演出和经营人员予以重奖。

另。《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及《加快建设“文化莆田”实施意见》已经对莆田市文化资源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文化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战略举措,可参阅。

第二篇: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受益股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受益股——(李志尚)

股票名称受益内容

电广传媒影视节目及有线电视

博瑞传播广告及传媒印刷

时代出版出版物发行销售

天舟文化图书刊物发行

中南传媒音像图书出版业

天威视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北巴传媒广告及交通媒体

皖新传媒传媒产品销售

奥飞动漫动漫产品及衍生品

广电网络有线广播电视运营

歌华有线有线广播电视运营

华谊兄弟电影电视制作

中视传媒影视基地开发影视制作

华闻传媒传文产业投资开发

出版传媒音像图书发行出版

中青宝网络游戏

新华传媒图书等传媒销售

东方明珠有线电视及数字媒体

粤传媒广告书刊与报业

浙报传媒报刊杂志

st传媒资讯媒体项目投资管理中报eps中报roe行业股价10/201.000014.4459传播文化25.90.320010.6869传播文化120.29795.4370传播文化11.980.22004.2870传播文化19.850.21005.0670传播文化9.690.18014.3347传播文化16.950.17905.7064批零贸易9.340.17004.4617传播文化12.030.14004.5413造纸印刷18.390.12405.0830传播文化10.080.11422.3366传播文化9.010.11004.1103传播文化15.830.10003.3270传播文化14.950.08544.5958传播文化6.250.08002.8809传播文化8.770.08001.1815信息技术13.820.08003.5429传播文化6.470.07703.1502综合类5.850.00970.2816造纸印刷11.680.000014.0541传播文化14.09-0.0082-1.6687传播文化9.76除此之外,还有一只相关个股也引起笔者的重视,并且昨天盘中在学员群有提示过。

先看一则最新消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a股申请正式在证监会网站公布,将于10月24日上会审核。如进展顺利,a股传媒板块将迎来一“大块头”新成员。凤凰传媒为全国最大的图书发行企业,连续19年保持全国图书发行规模第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控股60.49%凤凰股份600716成为第一大股东,因此大股东要上市,控股公司也将受益。非荐股之意,别盲目跟风,仅供参考。

提示:报名李志尚广州《股民系统化教育培训》课程的学员,在本周六早上09:30分之前赶到会场,别迟到哦。面向广州购书中心正门再沿左边到楼后面上电梯至7楼,请留意现场工作人员手持《做精一张图》书籍(便可询问)或按指示标进入会场。

第三篇:文化产业调研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调研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巩义、邓州、固始、永城、项城市发展改革委: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决定,深入了解我省文化产业融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由发改委承担的调研任务,我委决定在全省发改委系统开展文化发展有关情况调研,请各市(扩权县市)根据所附调研提纲,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提供各市(扩权县市)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现状、思路、拟采取的措施和意见建议。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1、本市文化融资市场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本市国有文化企业组织结构、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本市文化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4、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的现状及初步设想

5、本市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水平的初步设想

6、本市2005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

二、调研提纲。见附件。

三、调研方式:

1、报送材料。请各市(扩权县市)于3月15日前将有关材料报送(或发送电子文档)到省发改委社会处,材料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所附提纲准备。

2、现场调研座谈。我委拟于3月13日至3月16日赴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市进行现场调研和座谈。调研采取座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请各市选择一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四、日程安排:

3月13日,赴郑州市调研,上午座谈,下午考察文化企业,宿洛阳;

3月14日,赴洛阳市调研,上午座谈,下午考察文化企业,返郑;

3月15日,赴开封市调研,上午座谈,下午考察文化企业,返郑;

3月16日,赴安阳市调研,上午座谈,下午考察文化企业,返郑。

请各市做好必要准备,给予积极配合。

联系人:夏志胜,丁静润

联系电话:0371-69691419,69691439

e-mail:hnjwshc@sina.com

二○○七年三月七日

附件:

调研提纲

一、文化融资市场建设

(一)政府投资、补贴等帮扶情况

(二)广告等事业性收入情况

(三)信贷支持等间接融资情况

(四)招商引资情况

(五)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情

(六)利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情况

(七)文化融资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八)推进文化融资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总量分析:

1、总产值(总收入);

2、增加值;

3、从业人员;

4、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二)结构分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三,调整结构,组建集团,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缺少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文化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区的文化集团和文化品牌。

组建集团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做好管办分离工作。按照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实力的要求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二是按照现代文化集团的组织结构理顺集团内部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不搞“翻牌”集团,使集团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三是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制度,使集团在资源、投资、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能依法自主有效运作;四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打破壁垒,强强联合,提高整体实力。

第四,转换机制,培育新型市场的竞争主体。当前,文化单位内部都在推行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很多地方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如果不把内部改革与确立文化单位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联系起来,内部改革就不可能彻底,其活力、竞争力不可能得到加强。因此,要明确文化单位改革的目标,围绕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推进内部改革。另外,内部改革还要与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联系起来,保证内部改革的向前推进,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